关于龙的民俗传说

2024-07-18 12:50:39作者:饭克斯

  龙应当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即文字未成形时期,即已经深深根植于中华大地先民的心中,并被人们广为认识和尊崇。那么关于龙的民俗传说你知道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龙的民俗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龙的民俗传说篇一  由于中国龙文化源远流长,龙的功能与形态、类别又多种多样,更由于龙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已深深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专制帝王们无法对龙实行绝对的垄断。相反帝王们的恣肆自为激起了人门的反感,出现了对龙的憎恶和否定,产生了毒龙。孽龙之说。毒龙本为佛经语,指一种害人之龙因受戒而顿悟,忍诸般苦,以至命绝,最后终于成佛。但人们用这一概念主要意指害人之龙或害人的邪念。唐诗人王维就有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的诗句。所谓孽龙乃是降灾之龙。本来在上古龙代表天帝表示其赏罚,但降灾之事逐渐被称为龙蛇之孽,于是有了妖龙、孽龙的称呼。相传秦李冰任蜀郡守,蜀多水患,并有孽龙食人。李冰及其子二郎降服孽龙,锁于江上,水患遂息。神话传说中的二郎神及梅山七圣即从此而来。孽龙除了指残暴,兴水患害民的龙以外,还指历史上的暴君,如夏桀、秦始皇等人。对毒龙、孽龙的指斥,反映了历史上人民群众对专制皇权的不满与反抗。除了这种直接的指斥外,人们还在文学作品中对龙嬉笑怒骂。如在《封神演义》、《西游记》中都有哪咤闹海的章节,作者不但借哪咤之口把龙王称为老泥鳅,而且还设计了哪咤将龙太子打死、揭鳞抽筋的情节,曲折地反映了人民的意向。

  对真龙天子的最直接的否定是农民革命的的熊熊烈焰。

  还在龙与帝王结缘不久的东汉未年,黄中军起义就喊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近代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把清王朝的皇帝称为蛇妖,宣称以农民自己的真龙天子来取代封建阶级的真龙天子。他赋诗言志道:

  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

  眼通西北江山外,声震东南日月边。

  展爪却嫌云路小,腾身何怕汉程偏。

  风雪鼓舞三千浪,易像飞龙定在天。

  当民主革命凯歌高奏、封建帝制被推翻后,作为皇权象征的龙也就走向了未日,变成了一种文化遗迹。

  关于龙的民俗传说篇二  帝王对龙的利用,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对龙纹的把持与垄断。

  这主要体现在对带有龙形象的服饰的使用上。东汉时九卿以下官员已经没有资格穿有龙图案的服装,元代不但不准常人穿用有龙凤图案的服装,市街店铺也不准织造、出售有龙凤图案的布匹,违者除物品没官外,还要把犯禁之人拘捕严惩。但由于龙纹的流行年代久远,统治者一时不能完全禁绝,又采取了变通方法,即将龙分为三六九等,那种双角五爪的龙形象由皇帝专用,其它三爪、四爪的龙纹可以民用。明代模仿前代,禁止民用龙纹,同时对大臣朝服的图案也作了规定。相比之下倒是清王朝相对宽松一些,它规定文武百官可穿蟒服,但蟒数及颜色各有等差。龙纹器物除皇帝专用色(明黄)外,一般不禁止。历代皇帝的服装则极尽华丽,滥用龙纹以示帝王的威权。

  以明清帝王的服饰为例,皇帝的衮服为玄衣黄裳,装饰有12种图案,称十二章。衣自上而下织日、月、星辰、山、龙、华虫,裳自上而下绣宗彝(本意为一种祭器,上有虎与雉雉两种兽形。

  这里指两种兽的图案)、藻、火、粉米(白色米形花纹)、黼(黑白相同如斧形的花纹)、黻(青黑相间的花纹)。蔽膝与裳同色,绣龙、火和山的图案。十二章中以龙纹最为突出,其他不过是点缀。明代又规定皇帝的朝服除了十二章外,还要有十二团龙。帝王的其它衣服也尽力龙气,可称满身皆龙,甚至皇后的朝服也爬满了龙。

  封建帝主垄断龙纹的目的是加强专制统治,使自己的权威不受到挑战。因而任何时龙的冒犯常常被君主视为对专制皇权的冒犯,都可能招致大祸。韩非子曾说过,龙虽然有时柔顺得可以与它一起嬉戏,但它颈下有逆鳞径尺,碰了逆鳞,龙就会翻脸不认人而杀人。韩非子认为君王应有逆鳞。历代帝王神化自己为真龙天子,也就自然地承继了龙的逆鳞。触犯专制皇权、包括对龙表现出不敬的言行,都可能遭到严惩乃致杀身灭族。所以大诗人李白在《猛龙行》中感叹: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明清以降中国封建皇权达于鼎盛,极度膨胀,帝王猜忌心极强,对皇权有意无意的冒犯都是犯龙鳞的行为,由此形成了一系列血案和文字狱。明代画家盛著善画山水花鸟人物,名重一时,洪武年间供事内廷,为皇帝服务。他奉旨为一寺院画影壁,画了一幅水母乘龙背,结果朱元璋以不称旨为罪名下令将盛著处死。朱元璋出身卑贱,疑忌心极强,很可能是他认为这幅画中龙被人骑是对他的嘲讽,于是制造了这起冤案。清代乾隆二十年(1756年).内阁学士胡中藻主持广西学政,出试题取《易经》中乾之爻不像龙说一句,结果被控为低毁乾隆。因为隆与龙同音,是暗指乾隆不是真龙天子,因而获罪,收监后又顺蔓摸瓜,查出胡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类的句子,于是胡中藻被处死。

  关于龙的民俗传说篇三  天龙,当然指天上的龙,或升天的龙。龙能够腾翔于云天,是由其取材对象和神性决定的。龙的神性可以用喜水、好飞、通天、善变、显灵、征瑞、兆祸、示威来概括。其中的好飞和通天,是天龙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我们知道作为龙的集合对象,雷电、云雾、虹霓等本来就是飞腾在空中的天象;而鱼、鳄、蛇等在水中潜游之快,马、牛、鹿等在陆地上奔跑之速,都类似于飞枣古人由于思维的模糊性,往往将潜游于水中的鱼、鳄、蛇等,奔跑于陆地上的马、牛、鹿等,和飞升腾跃在空中的雷电、云雾、虹霓等看成一个神物的不同表现,从而认为能在水中游、地上跑,也就能在天上飞。

  好飞必然通天。因为飞的方向和域界,自然是,也只能是神秘、辽阔、至高无上的天。因而从远古到如今,人们总是让神龙常常出现在浩渺无垠的昊天云气中。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黑陶双耳盆上,有将鱼藻纹和鸟纹刻划在一起的图案;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的鸟鱼纹,也将天上飞的鸟同水中游的鱼枣龙的集合对象联系起来。这就透示出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龙的模糊集合之初,龙就开始有了通天的意味。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了一件龙凤导引升天帛画。画面上的龙竖身卷尾,头脸朝天,肢爪划动,跃跃而上。旁边是它的同伴枣昂首展翅的凤。龙凤之下站一位双手合十的裙服女子。显然这位女子在祈祷着、接受着龙凤的导引,要飞升到天上去,做一名自由自在的女仙。

  于是,龙就有了沟通天地,做天地间的桥梁和信使的能力和身份。那些专制帝王们之所以称自己为真龙天子,其根本点就在于瞅准了龙的通天的神性,和充当天地间桥梁和信使的能力。

  对于老百姓而言,天龙则是一种民族心理的对应、释放和外化。我们的祖先们,生活在异常艰辛的环境里,自然界灾害频仍,氏族间你争我斗,自身面临生老病死诸多苦痛。进入阶级社会后,又增加了来自专制皇权的压力,而这后一种压力又同道德伦理相结合,以三纲五常等形式箍桶填鸭般灌进人们的血脉中,不容分说、无可拒绝地捆绑住人们的手脚。但是追求自由乃是人之为人的天性枣天性自由却无时不在羁绊之中,于是,人们期冀着、希求着、幻想着挣开绳索,超脱尘世,过一种能使天性充分展开的无拘无束的生活。

展开全文

热门推荐

相关攻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