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天津民俗的诗歌

2024-07-19 02:16:02作者:饭克斯

提起民间歌谣,谁不会说上几首呢?古代的如“阿房阿房亡始皇”、“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等,现代的如“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唱大戏……”、“你拍一,我拍一,一只公鸡喔喔啼。你拍二我拍二,二只小兔子练画画……”等等,都广泛流传。歌谣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愿望和抒情达意,用简练押韵的诗歌语体来口头传播的民间文学样式。歌谣能充分反映出民风民情、底层呼声。歌谣属于“语言等口头传统文化”类别,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中国歌谣的历史很是久远。

而“天津地方歌谣”,最能够鲜明生动地反映出天津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本质。它是忠实记录天津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城市“活化石”,是了解天津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形态、民众生活、城市发展的形象教材,是一笔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

天津本是一座移民城市。金代把这个地区命名“直沽寨”。元朝设“海津镇”,明永乐皇帝赐名“天津”,并设三“卫”修筑天津城。明朝在津的屯种军士大多是江淮籍贯,后多有齐鲁燕赵百姓迁入,形成天津“人杂五方”状况。天津人口主要由盐、渔、漕、军、商、官、工等几大部分构成,天津又经历了城市发展、朝代更迭、列强入侵、闹义和团、日侵沦陷、人民当政等不同时期,所以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天津地方歌谣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独有的地域色彩。

和平区位于天津市的中心,租界文化、市井文化、商贾文化、码头文化都在和平区交相荟萃。天津文化的先进性、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等诸多特点也能在这里体现。所以我们有责任将天津民间歌谣的保护工作承担起来。

我们搜集到的天津地方歌谣,有数百首之多,最早诞生于明朝,较晚则诞生于现代。它们属于民间集体创作,在群众口中代代流传,很难考证出具体作者,这些歌谣曾在天津城乡产生过很大的社会影响。

天津地方歌谣大体可分为:“劳动歌”、“时政歌”、“风物歌”、“市井谣”、“谐趣歌”五大类,每大类中又可细分出若干小辑。

在“劳动歌”中,最能体现天津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的是盐歌、三条石工人歌和六号门搬运工的劳动号子。盐民歌谣离市中心较远,就不去说它了。位于天津老城厢附近的三条石则是天津及华北地区的工业摇篮。“三条石,青石板,一铺铺了二里远。方便了李鸿章,累死了采石汉,乐坏了铁厂的王老板。”此谣交待了三条石地名的来历。另有《三条石,三宗宝》、《学徒苦》、《进了铁工厂》等歌谣,生活气息浓郁,细节真实感人,生动地反映出三条石工人当年的艰苦劳动和生活。

1900年庚子事变,天津是义和团反抗八国联军的重要城市。我们收录的一批义和团歌谣,如“男练义和拳,女练红灯照,砍了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鬼子楼,灭了鬼子教。杀了洋鬼子再跟大清闹。”琅琅上口,反映出底层人民敢于反抗侵略者的斗争精神。在这期间外国列强在天津强行设立了九国租界地,仅和平区的区域里(当年可不叫和平区),就被日、英、法等国建立了国中之国。租界既给天津人民带来了灾难和耻辱,同时不可否认,也带来了城市文明管理的理念,促进了天津向现代化大都市的迈进。譬如反映比利时商人在天津修建有轨电车的歌谣,就有多首,如:“四条马路架电线,白牌电车围城转,红牌蓝牌到老站,黄牌花牌去海关,绿牌电车西开教堂转一转。”还有:“电车公司西南角,投资建厂比国佬。按班发车喊编号,铃铛一响出来了。两条轨道一根线,两间小屋满街跑。二分三分一张票,小铜喇叭叫声高。”生动地记录下当时津沽大地出现有轨电车这一新生事物带给市民的深远影响。

提起“天津卫,三宗宝”,人们都会想到是“鼓楼、炮台、铃铛阁(在此读“稿”音)”。但还有其他的三宝呢:“天津卫,新三宝,永久,南开,大公报”(永久指永利、久大碱厂,南开指学校)。“天津卫,三宗宝,范公、幼梅、孙菊老”(指严修、赵元礼、孙菊仙三位名流)。还有更逗的呢:“天津卫,新三宗宝:磨剪子磨刀吹洋号,三轮车的蹬子往后倒,万国桥能起又能落(读“涝”音)。”万国桥即现在的解放桥,法国人修建,能够升降开启,为的是方便过船。您瞧连走街串巷磨剪子的普通手艺人都赶时髦,使用上了从西洋进口的乐器小号来招揽生意,难道我们不能从中窥视到西风东进后所产生的社会变化吗?

“风物歌”类里的一百多首歌谣中,短的三五行,长的数百句,几乎篇篇有特点,首首有味道,内容繁多,格式多变,精彩纷呈,美不胜收。听了会让人对天津那时的城乡概貌、历史沿革、风土人情、人文景观、市井民俗等有一个形象、全面、立体的了解。如《天津论》:“天津卫,好地方,繁华热闹胜两江……”,描述乾隆年间津沽的五行八作、各色人等,歌谣中有情节和细节,宛若评书。“论”在这里不指理论,系地方方言,“讲述”的意思。《天津地理买卖杂字》诞生于清末民初,“直隶省,天津卫,都督衙门保卫队。官钱局商务会,交通银行现洋兑……”讲说天津街巷地名、买卖商家、名人趣事、休闲娱乐、土特产品等,有描述,有点评,“三、三、七”的句式,几百行的篇幅,几乎是一气呵成,极具艺术魅力。宛如天津旅游指南。还有《天津卫风情》、《皇会论》等,这些歌谣类似诠释天津的“小百科全书”。“杂字”和“论”的文本,系天津独有的歌谣形式,这在全国其他省市是见不到的。

“市井谣”又细分:“饮食谣”“工匠谣”“乞丐谣”等。像“饮食谣”中卖药糖的吆喝歌谣,在天津流传很广。药糖系天津地方小食品,有几十个品种。您听这种宣传:“买我的药糖来呀……您冒酸水儿,打饱嗝儿,吃了我的药糖就管事儿。小孩儿吃了不淘气儿,学生吃了多认字儿,老太太吃了抱孙子儿,老头吃了不拄棍儿!”买他一块药糖含在嘴里能起这么大的效果吗?根本不可能。但小贩的吆喝让您心里舒坦,充满了人间关怀和温馨气氛。

天津人生性风趣,幽默,爽朗,爱逗哏、耍笑,不管谋生多么艰辛,总能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找出乐子,给平凡的生活增添亮色。在“谐趣歌”类中,有近百首童趣歌,内容丰富多彩,清新有趣,文体不拘一格,两字句、三字句、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三、三、七”字格式等,针对着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一辈辈流传下来。像《胡诌歌》、《扯闲话》等,故意将话说反说错,在欢愉的气氛中,以锻炼孩子们的反映能力。在成人的谐趣歌中,有相当部分是开玩笑、挖苦人、揭短儿、或用人的某些生理缺陷(如秃顶、聋、哑、盲、瘸等)进行善意的逗乐以及绕口令、反正话等歌谣。另外像“四大红”、“四大欢”等一组歌谣,用精短的四句格式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归类提炼,极为精辟传神,充满了智慧和趣味!而篇幅较长的《百日虫》、《蚂蚱出殡》等歌谣,极具故事性、知识性、谐趣性,读来琅琅上口,妙语联珠,让人格外喜欢。谐趣歌、风物歌等都是天津歌谣中独有的类别,具备了天津地区特有的文本形态、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审美价值不可小觑。

其他还有像《刘二姐拴娃娃》、描述混混儿(即天津卫的地痞)的歌谣等,都很鲜明地讲述了天津地区的历史景况和民风民俗。由于天津是著名的北方曲艺之乡,市民通俗文化十分发达,天津歌谣在演变传承中有很多也与时调、鼓词、数来宝等曲艺表演艺术血脉相通。

总之天津地方歌谣思想内容向上,幽默风趣,知识性强,信息量大,真实地反映了某个年代的天津状况,忠实地记录了历史遗迹,并带有经验型总结;而在艺术表现上,则充分反映了天津地方话的特点,粗犷、有力,句式大多采用“三、三、七”字,读来琅琅上口,铿锵悦耳,便于传唱和记忆。与南方歌谣的区别十分明显。天津歌谣绝大部分是过去时代的产物,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现正面临着当今电子化、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强烈冲击,很有可能失传,所以非常有必要进行保护、研究和传承。

原地址:http://www.zh5000.com/ZHJD/ctwh/2010-09-19/2115105723.html

展开全文

热门推荐

相关攻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