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能力差,怎样提高学习能力
2024-07-19 01:38:46作者:饭克斯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学习是我们一生的主题。对于我们的工作而言,要学习的东西无非两种,一种是知识,一种是技能。知识和技能其实是相辅相成,知识是技能学习的基础,技能是知识的实践。技能实践也会促进知识的发展。
知识和技能作为一个人素质的一部分,是我们做好一件事的基础。很多人都知道知识和技能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那么重要,也想去拥有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我们都会花很多时间去学习,可是时间花了,知识和技能却没有增长多少!
为什么会这样呢?不是你不够努力去学习,而是你根本就不知道学习什么,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学习。如果你要快速地掌握一些东西,首选你要选择好什么是自己应该学习的,在选择对的基础上,再用合适的方法去学习。
首先来谈谈我们怎么确定什么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很多人迷迷糊糊就上了大学。
因为隐约觉得自己喜欢理科,所以就选择了理科;只是隐约觉得,这个专业不错,所以就选择了这个专业。结果上了大学之后,我们却发现不是我们的兴趣,所以怎么学也学不进,慢慢地我们不知道学什么了。
因为好像喜欢计算机,所以就去学计算机,结果,学得似懂非懂;因为好像喜欢心理学,结果学到一半就丢了;因为好像喜欢会计学,结果只弄懂了会计的目录,就把书放一边了。
我们想学很多东西,可是都没有坚持下去。我们似乎学了很多东西,可是最后却发现,只学了皮毛,可能连入门级都没有到。
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是摇滚音乐最流行的时候。
那时我们最喜欢beyond的歌曲。每天下课之后,我们一帮男生就会围在一起,一个人拿着一把吉他在弹,其他人就唱。
我对听歌兴趣很大,可是对弹吉他兴趣不是很大。后来家人知道我有很多同学都有吉他,就给我买了一把。他们希望我能够有一技之长。我想既然家人都希望我能够练好吉他,那我就练一下吧。于是我自己也买了很多吉他书,可是我学了很多年,却依然是入门级别。
其实我也会练吉他,可是自己觉得练吉他很辛苦,所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吉他书也才翻了几页,折腾了几年之后,我的弹吉他水平就停留在了入门级的水平。
等我上了高中,吉他就被我丢在一边了。因为一项技能一旦你长时间学不好,你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
所以我们要学习一门知识技能,首先应该是我们内心最迫切希望和感兴趣的。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当我们面对这些问题却措手无措的时候,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时候了。为了解决问题而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之一。带着问题去读书,去学习,会更加有针对性。
选择感兴趣的东西去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又一个有效方法。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例如一些体育迷,一谈起体育便会津津乐道,一遇到体育比赛便想一睹为快,对电视中的体育节目特别迷恋,这就是对体育有兴趣。一些老京剧票友们,总喜欢谈京剧、看京剧,一遇京剧就来劲,这就是对京剧有兴趣。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无论是对你将来的职业选择还是学习效率的提升,都是很重要的。胡适有一次在学校里演讲,分享了他是怎么选择自己的专业的。
胡适在选专业之前,常问自己,要以什么为标准呢?依自己的兴趣呢?还是看社会的需要?我年轻时候《留学日记》有一首诗,现在我也背不出来了。我选课用什么做标准?听哥哥的话?看国家的需要?还是凭自己?只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我”;一个是“社会”,看看社会需要什么?国家需要什么?中国现代需要什么?
但这个标准——社会上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需要,现在可以说三千六百行,从诺贝尔得奖人到修理马桶的,社会都需要,所以社会的并不重要。因此在定主意的时候,便要依着自我的兴趣了——即性之所近,力之所能。
我的兴趣在什么地方?与我性质相近的是什么?问我能做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我便照着这个标准转到文学院了。但又有一个困难,文科要缴费,而从康大中途退出,要赔出以前二年的学费,我也顾不得这些。经过四位朋友的帮忙,由八十元减到三十五元,终于达成愿望。
在文学院以哲学为主,英国文学、经济、政治学之门为副。后又以哲学为主,经济理论、英国文学为副科。到哥伦比亚大学后,仍以哲学为主,以政治理论、英国文学为副。我现在六十八岁了,人家问我学什么?我自己也不知道学些什么?
我对文学也感兴趣,白话文方面也曾经有过一点小贡献。在北大我曾做过哲学系主任、外国文学系主任、英国文学系主任,中国文学系也做过四年的系主任,在北大文学院六个学系中,五系全做过主任。
我刚才讲过现在的青年太倾向于现实了,不凭性之所近,力之所能去选课。譬如一位有作诗天才的人,不进中文系学做诗,而偏要去医学院学外科,那么文学院便失去了一个一流的诗人,而国内却添了一个三四流甚至五流的饭桶外科医生,这是国家的损失,也是你们自己的损失。
胡适对文学感兴趣,所以他能够排除万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从而因为感兴趣,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如果我们能够确定我该学习什么,那么接下来就是如何提升我们学习效率的问题了。
你有可能会有这样疑惑:为什么我一点都不喜欢看书?为什么我去听课,听着听着就睡着了?为什么我很讨厌那些长篇大论的培训而只喜欢那些能够亲身体验的培训。
曾几何时我们会看到一些大学的课堂上,当老师在上面讲得起劲的时候,下面已经睡倒了一大片。其实不是老师讲不得不精彩,不是学生觉得内容不重要,而是每种人学习类型不一样。当老师只是自己一个人在不断灌输的时候,对有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催眠曲;而有的人则听得津津有味!
所以在开始学习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学习类型。
我们先做一个小测试。
请大家闭上你们的眼睛。请回想一下自己上一次愉快的旅游经历。会有什么浮现在你的脑海里呢?是一些景象呢?是高山?是大海?是闹市?有和谁在一起吗?还是一些声音呢?
是人说话的声音还是海浪的声音还是风的声音?还是海鸥的叫声,除了声音以外,你有闻到烧焦了的烧烤的味道吗?还是某种香味吗?还是你能感受到内心愉悦放松的那份感觉吗?
也许每个人感受都不一样!
为什么我们回忆的时候第一感觉不太一样?是什么决定了我们之间的差异?
这个问题我们先放在一边。现在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色彩斑斓的世界,高昂低沉的声音,冷热温良的触感,酸甜苦辣的味道……大千世界的一切,以及我们获得的所有人生经验是通过什么进入我们的大脑的?
学过生物的人都知道,我们是通过五种感觉器官来获得对世界万物的认知。这五种感觉是分别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我们正是通过这五种外感官来感知和认识周遭的一切。同时我们还用内感官继续认识、感觉和储存所有的经验元素。在刚才的小测试中,为什么我们的第一感觉不太一样,其原因就在于内感官上。
内感官就是外界的一切刺激和信息经过五种外感官的接受,进入大脑后,我们储存和运用这些信息需要内感官的参与。外感官有五个,而内感官则只有三个。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是外感官。内感官则是内视觉、内听觉、内感觉。
回到刚才我们所回忆的愉快旅行,你有没有大约了解到你用得最多的内感官是哪个呢?当你回忆的时候,首先出现在你脑海的,很可能就是你的内感官类型了。例如首先出现声音的,有可能就是内听觉型。
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不自觉地选择运用一个或多个内感官,即表现出感觉和学习的偏好。从而形成三种学习类型:视觉型、听觉型和感觉型。
(1)视觉型。视觉型的学生非常喜欢看书、杂志和报纸,喜好通过视觉表象系统获取和加工信息,对文字、图表记忆深刻,通常具有清晰的学习目标,脑中似乎有台照相机。这一类人如果你向他问路,他可能会给你画一张很清楚的地图。在学校里他们通常受到老师的喜欢,因为他们能够比较认真地听讲,专心地看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讲解,同时他们在阅读书籍方面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如果他们搞清楚一个复杂问题,往往会说“我明白了”。大多数视觉学习者,但不是所有的人,倾向于有条有理、整洁的衣着。
(2)听觉型。听觉型的学生偏好听讲,非常喜欢音乐和收听广播,他们通常对读一本书或者指导手册不是很感兴趣,他们更需要得到声音信息,所以他们对老师的关注更多地集中在声音方面。如果有人教会他一个复杂问题,他往往会表示“我听懂了”。如果你要给他买礼物,那么他们更喜欢一个录音机或者MP3,而不要一本书。他们喜欢开车的时候听广播,而不喜欢拿着IPAD盯着看。
(3)感觉型。感觉型的学生偏好实践中学,喜好通过触觉、感觉表象系统获取和加工信息,偏向在行动中学习,如体验、实操、实习等。感觉型学习其实是最好最快的学习。对于感觉学习者而言,他们更需要运动、需要感觉、需要触摸、需要动手去做的过程。所以如果强迫他们坐在课堂上不动,那么他们就会感觉非常地无聊乏味。他们需不断地动手、体验、参与。
有研究资料表明,大约20—30﹪的学龄儿童喜欢通过听觉接受并贮存信息,40﹪通过视觉,另有些则喜欢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较为有效地获取知识,还有些人则属于二种或三种感知觉结合型。
所以要提高学习效率,就要了解自己的学习类型,进行针对性的学习。
我是属于听觉型和感觉型结合型的人。所以我看书学习喜欢做计划,按照计划一步步地去完成,然后按重点去看。在看书过程中,如果我一个人,我一般都会朗读出来;在图书馆人多的时候,我必要的动作就是要边写边看,如果这两个动作我没做,就算我看完一本书,我也不会有很大的印象。
在我参加人力资源管理技师考试的时候,我首先就是做好计划,每一章给自己规定计划,按照上面的方法先看完书,看完一章之后,马上做这一章的练习题。就是在工作繁忙几乎抽不出时间来进行培训的情况下,理论知识考了将近80分。
所以每一个人不是没有学习能力,而是可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另外很多人学习没有效果,是因为将学习知识的方法和学习技能的方法混淆了。
知识理论的学习,可以靠理解、背诵、记忆,但是技能的学习光靠理解、背诵、记忆是不行的。就像我们去学游泳,买了很多教游泳的书,最后却发现,就算我们把书中所有的游泳技巧,游泳姿势记下来,如果我们不下水去游一下,我们还是学不会。
技能的学习需要实战。一项技能的形成,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
也许你口才不好,所以买了很多关于口才的书。一买回来你就一口气看完。
可是你还是不会说话。因为口才作为一项技能,不是靠看书就能学来的。而是要靠练。
实践出真知行动才是技能学习最好的方法。
知识和技能学习方法有别,当然技能的学习是在知识理论的学习基础之上。所以我们要更好地学到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三点:一是选择好自己该学什么;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三是要意识到:学习知识靠理解,传承知识靠运用,掌握技能靠训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