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馆》第一幕评价

2024-07-18 13:52:07作者:饭克斯

话剧通过裕泰大茶馆里形形色色的人物的种种活动,透视了戊戌政变发生与失败的前因后果,描绘了帝国主义扩张渗透、吃洋教的流氓地痞横行、农民破产、宫廷生活腐败荒淫、爱国者横遭迫害的社会现实,逼真地勾勒出晚清统治的真实图景。在结构上作者用“埋葬旧时代”这个主题,把不同人物的遭遇和命运交织在一起,从而最广泛地反映了社会风貌,揭示了时代特征。

剧作语言简洁明快,幽默含蓄,富有个性化,概括力强:三言两语即能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字里行间流溢着浓郁的北京地方文化色彩,充分显示了作为“语言艺术大师”的老舍深厚的艺术功力。

茶馆创作背景

1956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鼓励文艺繁荣发展。

同年8月,作者老舍完成了一部配合第一届人大和宪法通过,歌颂人民普选的作品《一家代表》,故事从“戊戌变法”开始,一直写到解放后的普选,其中第一幕的场景,就是清末民初的一家大茶馆,之后作者老舍又创作了《秦氏三兄弟》,这个剧本写的是历代的宪法改革,以秦家为背景。老舍将这部作品与北京人艺的曹禺、焦菊隐、夏淳等艺术家进行了讨论。他们一致认为,第一幕茶馆里的戏非常生动精彩,后几幕则较弱,建议以第一幕为基础发展成一个戏,之后老舍创作了话剧《茶馆》。1958年5月,作者老舍在《剧本》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的文章,说明了《茶馆》是怎么写的:“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50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

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展开全文

热门推荐

相关攻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