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地铁上的时间
2024-07-18 13:27:25作者:饭克斯
首先推荐的是读书。我们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办法再为读书留出大块时间了。年轻的朋友忙于学习,约会,打游戏;中年的朋友忙于加班,带娃,照顾家庭;老年的朋友忙于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年轻一些。虽然场所不尽完美,但乘坐地铁的时间反而是个绝佳的阅读时机。而且沉浸式阅读一本好书会帮你忽略周围的噪音和混乱。
其次是复盘与漫思考。为什么说下班通勤是复盘的最佳时间和场景呢?刚刚离开办公室,一天的工作内容还余音绕梁,但又没有了不间断的企业消息或邮件打断你的思路,而脱离了办公室的束缚也更容易发散思维进行延申。地铁上嘈杂的背景声正好当作白噪音,发呆一样的思考也不会被人觉得异样,还能够让眼睛得到放松。除了工作上的内容可以复盘,还有很多生活上的事情可以漫思考。作者把无明确目的知识获取,问题解决或内容输出的思考称之为漫思考。和工作复盘不同,满思考则不设边界,但大体偏向于生活:思考近期家人需求,健康状态,家庭资产配置,社会热点发起缘由以及对自己的影响等。通常而言会让自己对一些事件的看法深度有所提升,或者灵光闪现。简而言之“漫长”的短途出行让我们有一个可以思维发散的空隙,利用好这段时间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第三是社交管理。随着工作日渐繁忙,很多职场人白天可能并没有多少时间刷社交媒体或进行朋友间的深入沟通。而这种碎片化的事情完全可以放置在地铁通勤环节:不同于无目的刷短视频和信息流,这种社交管理更像是一个自我治理。例如作者开设了小红书账号,把空余时间利用起来,从头做运营。虽然效果不佳,至少也算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整得做了一个关于社交媒体管理的尝试。第四是内容输出。
当我们逐渐对通勤路上的时间有了比较好的掌控和适应后,便可以进一步提高这段时间的利用率,即把单程当作一个完整的时间段,进行内容的输出:例如写文章,进行复盘的总结和汇总,进行部分工作的处理。总体而言内容的输出只是一个时间利用率提升到最后的一个结果。
最后如果以上方式显得过于“正式”,不妨试试一个看似随意却更有趣的选项:观察人群。虽然并非我们每个人都想成为一名作家,又或者去打探他人隐私,但在嘈杂的行程中听一听其他人在公共场所讨论的内容,看一看其他人在公共场所的行为举止,对于已经近乎生活在“线上”的我们而言也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一个感知社会多样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