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的评价

2024-07-18 11:03:06作者:饭克斯

曹操有“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之嫌。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几乎称为曹操一生的定论,“奸雄”这个概念包括了两个内容,就是奸和雄,只有那些又奸又雄的人才能够叫做奸雄。曹操很阴险。对于许攸当初对袁绍无计可施的时候,听说许攸来访大喜过望,不仅来不及穿上鞋和许攸攀谈,而且对许攸言听计从,后来火烧乌巢,取得了大胜仗。

不过由于许攸过于狂妄,曹操后来就找个机会让许褚把许攸给杀了;曹操表面上对皇帝忠心耿耿,暗地里却把汉献帝玩弄于鼓掌之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祢衡自以为才高八斗,因此就不把曹操放在眼里,在京城甚至是丞相府破口大骂,曹操表面上不予计较,其实却借刘表等人之手除掉了心腹隐患。

曹操又是一个英雄,能够在乱世中崛起,且在兖州以少胜多打败了黄巾军,从而成为一方州牧。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与袁绍陈兵官渡,最终大败十倍于自己的袁绍,成为当时第一流的诸侯。

历史相关背景:

刘协从登基即位的那一天起,就是有皇帝之名而无皇帝之实。但他毕竟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谁掌握了他,谁就能以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地方割据政权发号施令。这个道理虽然简单,真正明白的人却不多,袁绍就不懂。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绍谋臣沮授曾劝说他,如果能“西迎大驾,挟天子而令诸侯”,就会收到没有谁“能御之”的功效。袁绍偏偏不听,觉得献帝是个废物,把他弄来还得养着,怪麻烦的。可见袁绍根本不是个政治家,虽然空有雄兵猛将,却不懂军事不过是政治的工具,最后难免失败。

而曹操更是早有此识。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曹操做东郡太守不久,皇室刘邈在献帝面前称赞曹操忠诚,曹操为此十分感激。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治中从事毛玠向他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他觉得是说到了点子上。

献帝东迁后曹操觉得机会来了,当时宫中食用困乏,曹操便经常向献帝进献食品和器物。献帝还在洛阳时,曹操就曾向他进献过缝帐2顶,丝线10斤,山阳郡所产的甜梨2箱,稗枣2箱。献帝都许后曹操更是经常进献,其中有桓帝时赐给他祖父曹腾的家藏器物,也有属下陆续搜寻到的一些宫中流失的器物。

迎接汉献帝来许昌,是曹操的另一个杰作。他最初提起此议时,只有荀彧赞同,并极力说明迎献帝的迫切性和对今后斗争的有利性,说这是一件“大顺”、“大略”、“大德”的事。但最初的迎接由于董承等人的阻拦并未如愿。

后来董承为抵抗韩暹的势力暗召曹操到洛阳。部下董昭又提醒他只有把献帝迎到他的地盘许昌,方可成就大业,万事无虞。这样曹操借口京都无粮,要送献帝到鲁阳就食,把献帝安全转抵许昌。建安元年(196),汉献帝迁都于许昌。

曹操对献帝的物质保障和适度尊重,果然得到了他所期待的巨大回报。献帝授给曹操节钺,录尚书事,任司隶校尉,迁都许昌后,又任命他为大将军,实际获取了高出于所有文臣武将的地位。

展开全文

热门推荐

相关攻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