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剪纸的详细资料
2024-07-18 09:29:22作者:饭克斯
剪纸也分地域的,不同的地域风格是不一样的,给人的感觉也不同。 南方派 代表为湖北沔阳剪纸、广东佛山剪纸和福建民间剪纸。 湖北沔阳剪纸 沔阳剪纸 沔阳(今仙桃)属荆楚地区,民间剪纸源远流长,是“湖北省剪纸艺术之乡”。早在南朝梁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即有记载,荆楚人于正月初七“人日。“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或戴之头鬓。”唐李商隐《人日》诗也有“镂金做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之说。无论“镂金”、“剪彩”,皆“剪纸”之工艺也,早就在民间流传,与荆风楚俗结下了不解之缘。沔阳雕花剪纸与其它地方的剪纸相比较,主要在刀法上独具高超技艺,历代雕花艺人从实践中逐渐摸索总结出一套日臻完备的妙招,讲究的是“握刀要正,下刀要顺,开片要严,行刀要匀”。阳刻、阴刻、隐点隐线等技法的应用,也使雕刻出来的花草树木、人虫鸟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成为广受老百姓喜爱的工艺美术珍品。 广东佛山剪纸 广东佛山剪纸历史悠久,源于宋代,盛于明清时期。从明代起佛山剪纸已有专门行业大量生产,产品销往省内及中南、西南各省,并远销南洋各国。佛山剪纸按其制作原料和方法分别有铜衬、纸衬、铜写、银写、木刻套印、铜凿、纯色等大类。其利用当地特产的铜箔银箔,用剪、刻、凿等技法,套衬各种色纸和绘印上各种图案,形成色彩强烈、金碧辉煌,富有南方特色的剪纸。佛山剪纸既有纤巧秀逸、又有浑厚苍劲的表现手法,按使用的需要而选材施艺。 福建民间剪纸 福建各地的剪纸都有不同的特点。山区的南平、华安等地以刻画以山禽家畜的作品较多,表现较为粗壮有力、淳厚朴实;沿海的闽南、漳浦一些带则屡见水产动物入画,风格细致造型生动;莆田、仙游一带以礼品花为主,倾向于华丽纤巧的意味。 江浙派 代表为江苏扬州剪纸和浙江民间剪纸。 江苏扬州剪纸 江浙派剪纸——扬州剪纸《四季花》 百般变化剪出来扬州是我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扬州剪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隋炀帝三下扬州,广筑离宫别馆,恣意游乐。每到冬天园苑中花树凋零,池水结冰,隋炀帝游兴不减,令宫女们仿照民间剪纸,用彩锦剪为花叶,点缀枝条,挂于树上,同时剪成荷花、菱芰、藕芡等物,去掉池中冰块,逐一布置水上,如同春夏之交的艳丽景色,让人赏心悦目。唐代扬州已有剪纸迎春的风俗。立春之日民间剪纸为花,又剪为春蝶、春钱、春胜,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相观以为乐。剪纸还有一些特别用途,民间剪纸人、纸马及纸钱等,用来祭奠鬼神。大诗人杜甫写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吾魂”诗句,即谓此用途。 浙江民间剪纸 《武林梵志》载五代时“吴越践王于行吉之日……城外百户,不张悬锦缎,皆用彩纸剪人马以代”,描绘了吴越故地上曾出现的一个宏大剪纸景观。民间剪纸传统在乡土之中延续传承经久不衰。至1953年以前,调查者曾记述:“浙江省的窗花剪纸各地都有,以金华地区永康、浦江、磐安,温州地区的乐清、平阳平阳太平钿剪纸点染刻纸作品 等地较多,风格各有不同,用途亦各异。” 北方派 代表为山西剪纸、蔚县剪纸、陕西民间剪纸、磁性剪纸和山东民间剪纸。 山西剪纸 民间剪纸在山西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那些年过半百的老大娘和纯朴俊秀的姑娘,常常借助一把小小的剪刀或刻刀,弯曲自然、运转灵活地在纸上镂空剪刻成花样,装点着自己的生活。新春之际当你走进晋西北的村落院户,看到远处黄色的土丘,眼前灰色的窑洞,似乎觉得这里的颜色太单调了些。但是你再看看窗户上,那色彩纷呈的窗花和各色图案,那迎风飘动的门笺,那碗橱、粮囤、畜栏等处寓意吉祥的各色纸花,你定会由衷发出赞叹,仿佛感受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是的剪纸就是这样一种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在旧时的农村里,人们常常把剪纸技艺高低作为品评媳妇灵巧或笨拙的标志,农村妇女自然成了剪纸工艺的民俗传承人。剪纸是民俗活动的重要一项,而丰富的民俗事象,则为剪纸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创作的广阔天地。民间剪纸与各地风俗习惯密切结合,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基本素质,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举凡岁时节令、居住、服饰、诞生成年、婚葬、寿筵,都在剪纸中得到了反映。以岁时节令为例。正月初一家家挂春幡、贴窗花,一派喜庆气氛。正月十五闹花灯,灯上要贴剪纸,更加绚丽引人。三月清明祭品上要摆放剪纸,表达怀祖之情。五月端午剪贴“五毒”,以之避疫。七月七日乞巧节,姑娘相聚一起,剪花样、赛智慧。九月九重阳节,剪刻重阳旗,寓示步步登高。十月一日寒农节,晋北地区用五色纸剪成寒衣,或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在门前或坟地焚烧,寄托生者对亡人的哀思。再从红白喜事来看。结婚时大门两边要贴上大红双喜字,晋南一带还要在陪送的嫁妆上用《鱼儿扑莲》、《麒麟送子》、《鸳鸯戏水》等大型剪纸覆盖,作为装点。枕头、手帕上的绣花,也是以剪纸为底样绣成的。送殡仪仗中的纸幡、摇钱树、金山银山,轿车大马,都是用纸剪刻糊制的。这些极普通的剪纸作品,虽不象珍珠翡翠那样华贵辉煌,却牵连着每个人的心灵,伴随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具有牵心动魄的艺术魅力。 广灵剪纸 “广灵窗花”以造型写实、刻制精巧,色彩艳丽而著称。它的原料是一种单一的雪白宣纸,工具是几把刀刃为斜形的大小不等的刻刀。程序是先用刀刻出剪纸成品,再点染着色。民间巧匠非常讲究刀工刻法和着色技艺,他们以简单的工具,采取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办法,在短短几分钟内就能龙飞凤舞地刻制出许多成品。着色时用上好白酒调色,调配较深的颜色可加少量白矾,这样既能使涂上的颜色鲜艳水灵,又能保证剪纸存放较长时间。广灵剪纸以其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声誉,现已销行到法国、美国、日本、波兰等国,成为海外友人珍爱的艺术品。 晋城剪纸 以磁性剪纸为代表,在全国独树一帜。磁性剪纸(MAGNETICPAPER-CUT)磁性剪纸可以靠自身的磁性吸附到磁性相框、磁性画轴、磁性书写板上,也可吸附到冰箱、防盗门、汽车、文件柜、文具盒等铁制物体上。喷少许水或洗洁净也可贴附在玻璃或其它光滑表面上去。磁性剪纸能够更充分地体现剪纸的透雕特点和剪纸的透空效果。磁性剪纸是对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磁性剪纸对剪纸的贡献体现在:
一、 磁性剪纸扩大了剪纸的市场;
二、 磁性剪纸丰富了剪纸理论;
三、 磁性剪纸增强了剪纸的艺术表现力,艺术创作技法上有创新,艺术表现手法更加多样化。磁性剪纸的发展历程:磁性剪纸——虎 2007年10月,磁性剪纸专利夺得了中央电视台《我爱发明》大赛的新金点子奖。《我爱发明》大赛在央视的决赛项目来自于海内外报名的近3000项专利,经过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中国发明协会等有关部门专家学者的严格评审,参加在央视决赛的有42个项目。磁性剪纸项目因为其市场大、社会效益好及其良好的不可替代性等方面的优势,最终夺得央视《我爱发明》大赛首个新金点子奖,新金点子奖也是本次大赛的最高奖。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磁性剪纸作为山西省文化厅选出的项目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国故事山西小屋展示,受到世界各地友人的喜爱,并获得了北京奥组委和文化部授予的荣誉证书。2009年11月,磁性剪纸团队荣获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最高奖——“双十佳职业规划之星”。据统计这次以“励志、成才、就业、创业”为主题的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共有85所高校参赛,报名大学生近4.5万名,上传作品近2.5万份。经过层层选拔和严格筛选,全省85所高校共推选出300余件作品进入省级决赛。 河北蔚县剪纸 河北蔚县剪纸,据史书记载,蔚县剪纸始于清朝道光年间,迄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蔚县人一般把剪纸称为窗花。以窗花见长“天皮亮”可说是最早的窗花形式,即在云母薄片上绘图着色进行装饰。早期当地还盛行供花鞋、荷包、枕头上刺绣用的“花样”。后来河北武强县的木版水印窗花传入,吸取其色彩特点,仿“天皮亮”透明效果,以刻代剪,形成蔚县剪纸的独特风格。蔚县剪纸以“阴刻”和“色彩点染”为主,故有“三分工七分染”之说。代表人物是王老赏(1890—1951)。蔚县剪纸的题材,多取自戏曲人物,也有花草鱼虫、飞禽走兽等吉祥形象。蔚县剪纸源于明代,是一种风格独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民间艺术,其制作工艺在全国众多剪纸中独树一帜,这种剪纸不是“剪”,而是“刻”,它是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拿小巧锐利的雕刀刻制,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而成,其基本制作工艺为:设计造型——薰样——雕刻——染色。蔚县剪纸是全国唯一的一种以阴刻为主的点彩剪纸,素以刀工精细,色彩浓艳而驰名,所谓“阳刻见刀,阴刻见色,应物造型,随类施彩”而成。蔚县剪纸当地俗称“窗花”,大部分出自世世代代不知名的农民艺术家之手,种类有戏曲人物,鸟虫鱼兽,还有对农村现实生活的描绘等,这些作品构图饱满,造型生动,色彩璀璨,浑厚中有细腻,纤巧里显纯朴,把它贴在纸窗上,透过户外阳光的照射,分外玲珑剔透,五彩缤纷,显得特别的鲜灵活脱,别具着一种欢快,明朗,清新的情趣。蔚县剪纸题材广泛,意寓深长,生活气息浓郁。无论是反映人们对吉祥幸福的祁纳还是来源于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及人物;无论是北方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民俗风情的再现,还是用于四时节令、婚寿礼仪等庆典,都体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加上疏密有致的造型设计、细致入微的精湛刀工、绚丽鲜艳的独特点染,每一件作品都十分生动、有味、耐看。百幅戏剧脸谱,剪纸挂历,台历,金箔剪纸等多种产品,进一步提高了蔚县剪纸的观赏性,收藏性和实用性,使蔚县剪纸这门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更加灿烂,辉煌。产品畅销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客户的喜爱。于2010年8月1日在蔚县举办中国第一届剪纸艺术节,取得巨大成就。 陕西民间剪纸 陕西从南到北,特别是黄土高原,八百里秦川,到处都能见到红红绿绿的剪纸。那古拙的造型,粗犷的风格,有趣的寓意,多样的形式,精湛的技艺,在陕西,在全国的民间美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陕西剪纸专家们称之为“活化石”,因为它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如鱼身人面,狮身人首,以及与周文化相似的“抓髻娃娃”。与汉画像所相似的“牛耕图”等。传承了中华民族阴阳哲学思想与生殖繁衍崇拜的观念。如陕北剪纸中的“鹰踏兔”、“蛇盘兔”、“鹭鸶衔鱼”、“鱼戏莲”、“蛙、鹿、鱼、鸟”等。陕西自古是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传说中的黄帝就葬于陕西境内的共同陵桥山,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都发现了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周秦汉唐等13朝都在陕西建都,留下了丰厚的民俗文化遗产。陕西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全国各地不同风格和特色的剪纸艺术中,古老而纯朴的陕西剪纸以它特有的魅力,为人们所喜爱。陕西剪纸主要形式有窗窑顶花、炕围花、门画、挂帘、枕花、桌裙花、鞋花、结婚双喜花、衣物佩饰花、神龛贴花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窗花最为普遍。每逢春节,不论那里的农村,给窗子糊上洁白的纸,贴上红纸剪成的窗花,喜庆新年。陕西的窗花在表现内容上,一种是继承传统,一种是贴近生活,近距离反映现实。有人物活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民间故事传说等。造型严谨民间风味十足。陕西剪纸大都出自农家妇女之手,以淳朴、粗犷、简炼、明朗为特点。她们创作的剪纸饱含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和强烈的感情色彩,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具有古朴的民风。他们一方面受民间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对生活进行仔细入微的观察和理解,凝聚着普通劳动人民的智慧,心到手到,并通过大胆丰富的想象,用剪纸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美的理解。在陕西剪纸艺术中,首推陕北民间剪纸。这一地区由于近百年来交通闭塞,地处偏僻,外来文化较难传入,古代的文化、艺术却被农家妇女承袭下来,代代相传。如一些剪纸继承汉代画像石风格,外轮廓极其简练、饱满。生动想象力丰富。如农家春节门上贴的《瓜子娃娃》的四肢用纸剪出,头用瓜子代替。由于作者都是农民,面广人多,年龄相异,所以剪纸的题材丰富多彩。蔬菜花木、放牧纺织、婚丧嫁娶、民间传说等是老年作者表现的对象。关中剪纸以其造型优美,细致逼真而深受人们的喜爱。陕南剪纸人数较少,以其夸张中带精巧、细致中藏真情的特点。剪纸是妇女们创造的文化,在陕北曾有“找媳妇,要巧的”的习俗,给娃找媳妇,“不问人瞎好,先看手儿巧”,手儿巧就是看剪纸绣花。有“一看窗子二看帘”的说法,看窗子,是看剪的窗花,看门帘是看绣花的本事。人们普遍认为,剪花好的女子肯定聪明,以后生下的娃娃自然也是聪明的。而今陕北农村,谁会剪花,仍被全村人所敬重。每到腊月天婆姨女子们在一起相互学着剪花,有好样子出来,争相替样。正月妇女们相互串门看谁的窗花好,看谁手最巧。陕西剪纸形式多样,一是单色剪纸,二是色纸拼贴剪纸,三是点彩剪纸,四是渗染剪纸,五是纸塑窗花,六是剪纸熏样。陕北以单色剪纸为主,造型简洁质朴、注重夸张变形,传承着古老的审美情趣和造型观念。在内容上多以动物花草为主。据说孔圣人教化天下,唯独遗漏了陕北,于是陕北人的性情不像关中人那么中庸,所以创造性极强,喜怒哀乐表现的淋漓痛快,所以个性极强。在陕北的靖边、安边、定边,人们称三边剪纸,剪纸变成了另一种风格,纤细入微,小巧玲珑,小中见大,刻画精到。打出的“乐乐”细如针尖,剪出的线细如发丝,既不同延安绥,剪纸粗犷,又不同江南的工巧、写实。据考证三边原是边关重镇,朝廷常派南方将领在此地镇守,他们带着家眷在这里生活,也带来了水乡的民间文化,与当地古拙的民间艺术待以结合,产生了独特的三边剪纸。差距地区因为经济基础较好,剪纸的形式变得多样起来,单色、点彩、拼贴、纸塑等多种形式相互运用,内容上以戏曲人物为主,花鸟动物中常常加进象征文化符号的琴棋书画,八宝等,有浓烈的中原文化特征。库淑兰是旬邑县民间拼贴剪纸的高手,今年八十多岁,陕西省文化厅命名的剪纸艺术大师。她把拼贴剪纸发展到极致,使专家学者惊叹不已,台湾汉声为库淑兰出版了大型专辑画册。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拍摄专题片进行报导。合阳县罗占花老人创作的纸塑剪纸,人物的造型采自于戏剧,把戏剧人物的一招一式刻画的栩栩如生。渭北的单色剪纸受其皮影造型的影响,而西府的单色剪纸受木板年画影响,可以看出中原文化深厚的底蕴。陕西图片(6张)山东民间剪纸 北方派——山东剪纸 山东民间剪纸从造型风格上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渤海湾区域粗犷豪放的风格,与黄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纸一脉相承。一类则是更有特点的山东胶东沿海地区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精巧型剪纸,它似乎与山东汉代画像石细微繁缛的风格一脉相承,以其花样密集的装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型更饱满丰富。山东胶东称手巧的女子为“伎俩人”,“伎俩人”不管出在哪个村,都是人们引以为荣的事。她们的花样子常常用烟火熏在土纸上到处流传,成为远近乡村剪花的样子。剪纸用途最多的是打扮窗户。胶东的窗户多是细长条形的格子,一般只能贴一些小的花,妇女们开发自己的创意,运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大的构图分割成条形剪出,再贴到窗上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这种称为“窗越”的剪纸一般贴在“窗心”。另有“窗角花”、“窗旁花”以及悬挂在窗前会活动的“斗鸡花”等,构成了系列性的“棂间文化”。与节庆的居室布置相适应,剪纸还用于墙围及天顶仰棚的装饰,以及器皿的贴花。其中山东高密一带流传的剪纸,从农舍的门窗、棚顶到箱柜、衣橱都有剪纸装饰。制作一般不打草稿而放剪直下,其特色是常用锯齿纹和挺拔的线条相结合来构成形象。其中以被称为高密的剪纸“女状元”的齐秀花最为出名,这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女,却用一把小小剪刀,在一张张红纸上剪裁出自己多彩的人生。 潮阳剪纸 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潮阳剪纸是民间艺术的一枝奇葩,不仅有中原文化的古朴,也有南方海洋文化的秀丽灵动。其原生态的传统民间装饰图文、纯手工的制作使其深受赞誉,曾被西安美院教授程征称作在中国剪纸中艺术造诣到达“珠穆朗玛峰水平”。
一、 潮阳剪纸的起源如果说,北方的剪纸起源是为避邪镇恶,那么潮阳剪纸的起源则是为祈福和美化。因而潮阳剪纸在潮阳民俗活动中具有很高的实用性。潮阳因岁时节日的各种活动,世代沿袭相传蔚然为俗,过新年,闹元宵,清明节,端午节,七巧节,中秋节等,这些岁时节日或纪念,或祭祀,或企求,或祝福所形成的民俗蕴义,是潮汕民俗语的一大特色。潮阳位处海滨,这里的人们非常崇尚大自然,因而潮阳一年之中的时年节日,纪念祖先,游神赛会,都热烈而隆重,是一种凝聚民心力量又集中乡土民俗文化的活动,潮阳剪纸则是依附于各种民俗活动的艺术形式。各种民俗活动中,通常都要用三牲、五畜、五果、斋菜等供品、粿品,而各种供品因其用途及意义,各种剪纸也因内容不同而相应产生。如荤类的有鸡花,鸭花、鸡蛋花、猪肉花、鱼花、猪肝花、猪头花、猪腿花、还有水族类的墨斗花、龙虾花、蜜花等,水族类剪纸是潮阳剪纸独特的形式和内容之一;素类的有香蕉花、苹果花、梨花、凤梨花、姜暮花、豆心花等;各种斋菜如香菇、针菜、木耳、腐枝、花生仁等各自有相应内容的斋菜花。各式各样的粿品又各有不同形式的粿花,其它装饰供品上有各种饰花及各种戏剧人物、八仙、传奇性人物的人物剪纸。用得最广泛最普遍的是猪肉花,鸡花,其次是鱼花、鸭花。潮阳剪纸中的鸡花、猪肉花及鱼花在不同的用途上所采用的装饰纹样也因为内容而各自不相同。如用于一般时节,则多用“寿”、“福”等字,如用于婚庆,则多用“喜”或“双喜”等字样,配以双飞蝴蝶,象征双喜双福,喜气祥瑞,或四朵莲花,寓意“喜事连连”,周边配饰各种回形纹、方胜纹、吉祥纹、欢庆纹等纹样。各乡各里、各家各户的图案各自不同,民谷活动中的剪纸又有竞赛方面的意义存在,剪纸质量的档次和精美的程度同时暗示或衡量着潮阳女子的才艺方面的层次及道德品位,这也就成了相互提高和代代相传的主要因素。也因为它们的各自不同,各成风格,又构成潮阳地区总体的一大剪纸风格。潮阳剪纸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人物、动物、团花、饰品四大类。
二、 潮阳剪纸的题材及内容潮阳地处南隅一疆,山清水秀,人民淳朴善良却不泛心灵手巧。由于潮阳剪纸起源于祭祀、婚娶等民俗活动,因而人们在对生活所寄托的美化愿望也就借助剪纸的形式表达于其中。盼望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子孙连绵、延年益寿等。因而福、寿、喜就成了剪纸艺术经久不衰的主调。潮阳剪纸在题材的表现上比较广泛,表现天地恢宏,上至天上的神仙、瑞龙、祥云、飞鸟等,下至地面的人物、走兽、植物、日常物品等,凡能寄托人们美好愿望和体现人们追求的意象和物象,大多被摄入剪纸艺人的视野而成为“吉祥”化了的剪刀下的艺术品。历代剪纸艺人根据自己灵秀的悟性,用比喻、谐意、隐喻来寓意于剪纸的表达方法,含蓄而优美,可谓一种创造发明,既寄托人们心中来自生活的感受、热爱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让欣赏的人们得到一定启示,让人们的理想开阔奔放、丰富、升华,它是一种既情趣又质朴,浪漫而高雅的创作方法。如发音相近。谐音的“福”与“蝠”,“鹿”与“禄”和“六”。“鹤”与“合”,“绶”与“寿”,“鸡”与“吉”,“鱼”与“余”,“蜂”与“封”,“猴”与“侯”,“羊”与“祥”,“蝴蝶”与“福叠”。这些运用谐音、寓意的象征手法使动物和花果组合成图案就有了吉祥的含义。在歌颂生命和繁衍方面,剪纸图案中经常运用石榴,莲花,香橼等图形,每一图案的剪纸作品都包含着深刻的内涵,每件人物作品在夸张变形、概括及提炼里面,都包含着一个优美的民间故事,可谓“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三、 潮阳剪纸的风格和特点潮阳剪纸的图纹,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及文化的积淀,形成一种独特的地方风格。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原文化流传到潮汕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潮阳剪纸图案中除保留着中原文化意义的装饰图纹外,还揉进本地具有的装饰图纹,一种潮阳本乡本土的地方特色的装饰图纹,一代代民间剪纸艺人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或感悟扩展延伸到创作设计中,形成特定的潮阳剪纸的艺术风格。潮阳剪纸的构图以散点透视为基础,在特定的纹样轮廓内采用“花中套花”的手法,围绕主题,运用谐音寓意的字样作组合元素,周围布满祥花瑞草纹样,和谐地构成完整图案,虚实得体,疏密有致,严整中见灵巧,纤细柔媚却罗列有序,无论是方形、长形或不规则形体,其构图都饱满充实,严谨而舒朗的画面,让人感觉丰富且有变化。潮阳剪纸是通过刀趣纸味的剪纸形式的造型特征和装饰效果,在采用“阴剪”和“阳剪”相结合的形式上,表现出不同造型在形体上的虚实和递转,“阴剪”刚强有力,线线相断,此面为主;“阳剪”纤细宛转,线线相连,以线为主。“锯齿形”和“月牙形”在剪纸的运用上更是尽显风采。潮阳剪纸通常以阳剪为主,阳剪则以线为主,线线相扣,细如发丝,在点、线、弧、圆的有机结合,使图案清新雅致,剔透玲珑,纤柔秀逸,精妙而纯真,配以少量的阴剪则使画面粗细相生,柔中带刚,增强表现力。潮阳剪纸之所以精细,是和剪纸特制的工具和精良的剪工技术分不开的,一张普通的纸,通过作者灵巧多变的剪刀工夫一丝不苟地“蚕食”,就变成一幅精美的艺术剪纸作品,正是“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潮阳剪纸中的戏剧人物,造型简练夸张,神态生动有趣,轮廓分明,少有浮饰,线条纤细流畅,却带拙稚的野味,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在比指甲还小的面积上,五官俱全,表情生动,几乎称得上“微剪”的境界。因而潮阳剪纸在剪纸类中,无论从构图造型还是剪工技巧,都被赞为高水平。 河北阜城剪纸 河北省阜城剪纸源于崔庙镇陈集村,目前已辐射到周边码头镇、古城等几个城镇,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创新,阜城剪纸技术除了传统的手工剪纸加工制作之外,还形成了专业性机器规模化生产,极大的降低了剪纸的手工成本,提高了剪纸的生产效率;其代表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年俗剪喜字剪纸、福字剪纸等产品已风靡大江南北;阜城剪纸线条流畅、形象鲜明、艺术风格独特,保持了中国画的写意、工笔等诸多形式,剪纸的选料主要有丝绸、布匹、绢纸、宣纸等。即可手工剪也可机器规模化生产,同时还可进行装裱设计,满足了从低到高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目前,剪纸已经成为阜城的一项独特的产业,从业人员近万人,年纯收入8000多万元,产品远销美国、新加坡、韩国等28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