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佛教的历史发展

2024-07-18 00:26:12作者:饭克斯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大理,系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简称榆城又名紫城、叶榆。位于云南省西部,东距昆明的四百余公里,为滇西交通孔道,也是著名的古战场。城市西依苍山,东滨洱海,风光秀丽。大理在汉代始纳入我国版图,当时为益州郡地,置叶榆县。唐代中叶南诏蒙氏自立为南诏国,并建都大理。五代后晋时段氏继蒙氏之后建大理国,亦建都于此。元·忽必烈率军征云南,破大理,建云南省,改大理为太和,属大理府。清·咸丰六年(1856),受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以杜文秀为首的回民据此抗清。民国二年(1913)废府置县,并改太和为大理县。1983年以后,大理、凤仪二县与下关合并为大理市。今所见的大理古城系唐·贞元年间(785~804)南诏孝桓王所筑,明·洪武年间(1368~1398)及清·康熙年间(1662~1722)重修,规模壮阔。南诏、大理都城羊苴咩城,位于今大理古城西部。唐初印度佛教即传入此地,寺院林立,古有妙香国之称。元·郭松年《大理行记》云︰‘此邦之人,西去天竺为近,其俗多尚浮屠法,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数珠,一岁之间,斋戒几半。’足见当时大理佛教之盛。著名佛寺有崇圣寺三塔(又作三塔寺)、宏圣寺、感通寺等。另外在洱海东岸的鸡足山上,有寺刹五十余座,古代之印度、缅甸僧人常至此礼佛。大理市境内居民有汉、白、回、彝等族。其中白族人口为数众多,大多数之白族人民皆聚集于此,少数居于贵州省境内。‘三月街’为该族颇具特色之传统节日,亦为滇西各少数民族进行大规模物资交易的活动。‘三月街’起于何时,史无确载,依《白国因由》所记,隋末唐初时,恶魔罗刹久据大理,人民深受其苦;唐·贞观年间(627~649),观世音菩萨至此,降伏罗刹,使百姓各安其业,此后,‘年年三月十五,众皆聚集,以蔬食制之,名曰祭观音处。后人于此交易,传为祭观音街,即今之三月街也。’此即三月街之滥觞。大理地区的白族人,原有本主信仰(本主指各地方的保护神)。在南诏、大理时期,传入大理的佛教,以密教为主。当时传入大理的佛教,与本主信仰、当地文化,相互混合而形成一种名为‘阿吒力教’的信仰。这种信仰与密教之信仰方式较为接近,因此近代学者中有人称之为滇密,意谓此为有别于西藏密教的云南密教。除了阿吒力教之外,汉族所信仰的显教诸宗也陆续传入大理。在唐、宋二代之数百年期间,大理佛教是鼎盛时期。古人有诗云:‘叶榆三百六十寺,寺寺半夜皆鸣钟。所载即指大理佛教之盛况。

展开全文

相关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