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加热的原理
2024-07-17 23:25:03作者:饭克斯
微波是一种高频率的电磁波,其频率范围约在300~300000MHz(相应的波长为100~0.1cm)在300MHz至300GHz之间.它具有波动性、高频性、热特性和非热特性四大基本特性。微波作为一种电磁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微波量子的能量为199×l0-25~1.99×10-22j.它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微波能够透射到生物组织内部使偶极分子和蛋白质的极性侧链以极高的频率振荡,引起分子的电磁振荡等作用,增加分子的运动,导致热量的产生。微波还能够对氢键、疏水键和范德华产生作用,使其重新分配,从而改变蛋白质的构象与活性。生物体的非热特性一生物效应是微波的重要特性之一,它已成为医学、细胞学等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它也能为微波理疗或微波手术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随着人们对微波加热技术认识的深入,它已引起了许多科学工作者的关注,并在一些方面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
1.1微波的特性
1.1.1选择性加热
物质吸收微波的能力,主要由其介质损耗因数来决定。介质损耗因数大的
物质对微波的吸收能力就强,相反,介质损耗因数小的物质吸收微波的能力也
弱。由于各物质的损耗因数存在差异,微波加热就表现出选择性加热的特点。
物质不同产生的热效果也不同。水分子属极性分子,介电常数较大,其介质
损耗因数也很大,对微波具有强吸收能力。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的介电常
数相对较小其对微波的吸收能力比水小得多。因此对于食品来说含水量
的多少对微波加热效果影响很大。
1.1.2穿透性
微波比其它用于辐射加热的电磁波,如红外线、远红外线等波长更长,因
此具有更好的穿透性。微波透入介质时,由于介质损耗引起的介质温度的升高,
使介质材料内部、外部几乎同时加热升温,形成体热源状态,大大缩短了常规
加热中的热传导时间,且在条件为介质损耗因数与介质温度呈负相关关系时,
物料内外加热均匀一致。
1.1.3热惯性小
微波对介质材料是瞬时加热升温,能耗也很低。另一方面微波的输出功
率随时可调介质温升可无惰性的随之改变,不存在“余热”现象,极有利于
自动控制和连续化生产的需要。
1.2微波的生物效应机制
当微波作用于生物体时,在生物控制系统的作用和调节下,生物体必然要建立新的平衡状态以适应外界电磁环境条件的变化,因此也就必然产生某些生物效应.微波的生物效应主要是由微波的热效应,其次是非热效应所引起的.
1.2.1微波的热效应
微波对生物体的热效应是指由微波引起的生物组织或系统受热而对生物体产生的生理影响.热效应主要是生物体内有极分子在微波高频电场的作用下反复快速取向转动而摩擦生热;体内离子在微波作用下振动也会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量;一般分子也会吸收微波能量后使热运动能量增加.如果生物体组织吸收的微波能量较少,它可借助自身的热调节系统通过血循环将吸收的微波能量(热量)散发至全身或体外.如果微波功率很强,生物组织吸收的微波能量多于生物体所能散发的能量,则引起该部位体温升高.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将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如使局部血管扩张,并通过热调节系统使血循环加速,组织代谢增强,白细胞吞噬作用增强,促进病理产物的吸收和消散等.
1.2.1.1微波的加热优点
微波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微波具有以下优点:
(1)加热迅速,均匀。不需热传导过程,且具有自动热平稳性能,避免过热。
(2)加热质量高,营养破坏少,能最大限度的保持食物的色、香,味,减少食物中维生素的破坏。
(3)安全卫生无污染,对食品的杀菌能力强.因为微波能是控制在金属制成的加热室内和波导管中工作,所以微波泄露被有效的抑制,没有放射线危害及有害气体排放,不产生余热和粉尘污染。既不污染食物,也不污染环境。微波杀菌除了热效应之外还有生物效应,许多病菌在微波加热不到100℃时就全部被杀死。
(4)节能高效。由于含有水分的物质极易直接吸收微波而发热,没有经过其他中间转换环节,因此除少量的传输损耗外几乎无其他损耗。比一般常规加热省电约30%^-50%。
(5)具有快速解冻功能。在微波场中冻结食品在从内到外同时吸收微波能量,使冻结食品整体发热,容易形成整体均一的解冻,缩短解冻时间,迅速越过一50C-0℃这个易发生蛋白质变性、食品变色变味的温度带,以保持食品的品质不致下降。
1.2.2微波的非热效应
微波的非热效应是指除热效应以外的其他效应,如电效应、磁效应及化学效应等.在微波电磁场的作用下,生物体内的一些分子将会产生变形和振动,使细胞膜功能受到影响,使细胞膜内外液体的电状况发生变化,引起生物作用的改变,进而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等.微波干扰生物电(如心电、脑电、肌电、神经传导电位、细胞活动膜电位等)的节律,会导致心脏活动、脑神经活动及内分泌活动等一系列障碍.对微波的非热效应,人们还了解的不很多.当生物体受强功率微波照射时,热效应是主要的(一般认为,功率密度在在10mW/cm2者多产生微热效应.且频率越高产生热效应的阈强度越低);长期的低功率密度(1mW/cm2以下)微波辐射主要引起非热效应.
1.3微波在农业科学上的应用
微波对许多发芽率低或发芽慢的农作物或林术种子都作了催芽试验,以探索能否提高发芽率。种子含水量对处理效果有明显影响,一般说来,低含水率种子受加热处理的影响大,也能忍受较高温度不致受损。微波具有显著热效应,而且有促进G0细胞进入增殖周期(Carpita.N.C.&MurrayW.N;1976)。另外胡燕月等(1996)胡萱日等(1995),分别比较研究了微波和热击处理水稻种子的生物学效应,在相同升温(45℃)下,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可极显著促进芽活力,热击处理则可以极显著促进根活力。赖麟与冯鸿(1997)利用50W、200W和500W的微波照射白兰瓜种子,发现200W功率的微波处理可以极显著地提高其发芽率,同时也能显著地提高萌发话力。200w微波处理的种子从萌发24小时起,其淀粉酶含量显著地高于对照,48小时期淀粉酶同工酶有新的酶带产生。说明这一功率的微波能有效地激话白兰瓜种子萌发期的淀粉酶,加速物质和能量的代谢,从而提高种子萌发活力。黄桂琴等(1999)利用105W微波辐射黄瓜种子10s、20s,结果发现提早长出真叶.株高增加。处理种子的时闻为30s,促进种子早出苗.但随着生长期的延长株高被抑制,叶片数也减少.当辐射剂量105W,处理种子的时间分刷为85、10s、l4s,促进黄瓜幼苗的主根和侧根增长与脱氲酶活性增加,表明根活力增强.杨俊红等(2003;2004)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微波处理对白菜种子萌发特性及其耐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前,萌发环境的含盐量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最大,而且含盐量和碱性的影响较显著;经微波处理后,萌发环境的含盐量和碱性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处于次要地位,而且无显著性;优选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Reddy与D.J.Myeoek(2000)应用非破坏性的有效微波照大豆种子30秒钟对种子的生存力、活性有促进作用但对细胞和细胞器结构没有影响。
1.4微波的生物效应在医学上的应用
利用微波生物效应可以用来诊断各种肿瘤、胸部疾病、肺气肿、肺水肿,测量动脉血管壁的厚度等。特别是利用微波生物效应治疗肿瘤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肿瘤组织的血液循环和导热性能比正常组织要差在受到微波照射肘,肿瘤组织的温升比周围的正常组织通常要高出1~3℃。若适当控制加热温度,使肿瘤细胞内温度达到42uc以上时即可将癌细胞杀死,而不致伤害健康组织,故利用微波可杀死缺氧和低pH值的抗放射肿瘤细胞。如果将微波热疗与放射性治疗以及化学治疗结台起来,则可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已广泛地开展了实验研究工作,有不少国家和地区正在临床应用最近几年里,对肝癌和脑部组织癌变进行热疗,并取得了丰富的资料(陈夷等,1999)。我国学者在利用微波治疗肝癌、直肠癌和口腔癌方面已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果。另外将手术刀刃与微波辐射结合在一起,也是一种应用形式。由于微波能量具有自日温和凝血的作用.及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灭菌的作用,故这种形式的手术刀特别适用于细血管分布很密的人体组织(陈夷等,1999)。例如眼睛和肝脏的手术过程。目前尚待完善的地方是如何使微波辐射的能量更加集中.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样在医用和医药工业中可以将微波用于灭菌,效果又快又好。另外用强脉冲功率的做波照射实验动物的脑部.使其温度达到42℃以上,可在数秒钟之内杀死动物.并使其脑中的酶系统同时全部均匀地灭活,从而中止了生物化学反应,使脑内的耐热活性物质可保持原来的成分,这样就可用来研究神经化学的特性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