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多少年历史
2024-07-17 23:23:51作者:饭克斯
3000多年前,在今西南郊永定河渡口附近有个城镇叫蓟城,成为周封燕国都城,蓟便是北京最早的名称。唐时为幽州。契丹人成立了辽,在此建立南方都城,称为“南京”,后又改为“燕京”,至今人们仍用燕京称北京。金灭辽1153年在此正式建都,名叫中都,成为中国北方地区政治中心,中都在今广安门一带,宫殿豪华,街市整齐。1271年蒙古族统一中国,改中都为大都,蒙古人称“汗八里克”意为“可汗之城”,这时北京才上升为全国政治中心,大都城以今北海公园为中心,规模宏大、布局严整,是北京城区内城的前身。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曾对大都作过引人入胜的描述。明初改为北平,意为平定北方,永乐年间称北平为北京,1403年定都于此,这是历史上“北京”名字第一次出现,作为首都应称京师,明、清时期,一直以京师称之。民国时期又称北平,1949年再次改为北京,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北京城被称为六朝古都,可久远的燕国对于现在来说可以说是无迹可寻,可北京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期的五个朝代建都之地,这五朝指的是辽(公元916——1125年)、金(公元1115——1234年)、元(公元1279——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当初辽时只把北京作为陪都,北京只不过是辽代“五京”之二,而真正在这里建成中央都城的,不始于辽而是始于金。据《金史·海陵纪》记载说燕京就是北京在当时的名称,金建都之后改称中都。当时为公元1153年4月21日,即正式将燕京定为首都。
历朝历代都将北京视为重镇加以治理和保护,并不断改变着它的名称。有人统计过北京城的各种名称达六十多个。
就大家熟悉和史书中常见的说,北京地区上古时称幽陵,夏朝时称冀州,周朝时称蓟,春秋战国时是燕国的都城,故称燕京。秦置广阳、渔阳,西汉设幽州,东汉为广阳、蓟县,北魏称燕都,隋改涿郡,京杭大运河的北端就从这里开始。唐改称范阳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就是从范阳起兵的。唐以后又一度称幽州。辽建都在上京,把这里作为陪都称幽都,也称南京,因此地在上京之南。金朝建都于此,称中都,并对其进行了扩建。这是北京八百余年建都史的开始。
元朝时称大都,这时的北京城已是一个相当繁华的大都市了。马可�6�1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曾对大都做过详细描述。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也由此开始。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将首都定在南京。后朱棣从他侄儿手中夺得政权后,将首都迁到这里,故称北京。明朝时还一度称北京为京师。清朝也建都北京,并沿用了明朝的名称。民国建立之后仍称北京。1928年改称北平。北平这一名称是国民党四大家族之一的陈立夫提议改用的。
北伐战争后陈立夫曾在南京办了一份《京报》。这份民间报纸很敢说话,销路很好,其销出的份数比《中央日报》还多。有一天陈立夫忽然想到首都既决定在南京,北京这一名称应更改,以免残余军阀再图在那里起野心设政府。于是他让《京报》罗时实执笔,写下了《正名之重要》一文。国民政府采纳了陈立夫的建议。
北京市共有18个区县,现在的区域划分和名称大多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几经调整后而确定的。谈及各区县名称的由来,多有掌故。
四个城区的名称是以各自所处的地理位置而得名。
东城区:位于明清时北京内城的东半部,大部分地区在东直门以内,1958年设区时得名“东城区”;
西城区:位于内城的西半部,大部分地区在西直门以内,1958年设区时得名“西城区”;
崇文区:位于外城的东半部,在崇文门之外,1952年设区时得名“崇文区”;
宣武区:位于外城的西半部,在宣武门之外,1952年设区时得名“宣武区”。
四个城近郊区的得名各有掌故。
海淀区:早在400多年前的明代已是一片水草茂盛的沼泽之地,并有人定居,被称为“海店”或“海淀”,“淀”是指水聚积之处。以后这一带逐渐形成集镇,故名“海淀镇”,1952年设区时因镇而得名。
朝阳区:解放初期叫东郊区,1958年改名为朝阳区,其得名源于地处朝阳门外之东。
丰台区:在金朝时就出现别墅群,名曰“远风台”。明朝时此处已出现村落,名曰“风台村”。另说金代都城有丰宜门,门外设拜郊台,丰台之名即取自丰宜门之“丰”,拜郊台之“台”,清朝称“丰台镇”,1952年设区时因镇名而得。
石景山区:因境内有一座海拔171.7米的石景山,1952年设区时因山而得名。 十个远郊区县原属河北省,从1956年至1958年划归北京市,1960年开始重新定名,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除密云、延庆两县外,其他八个“县”逐步改为“区”。
通州区:在金代时设州,是运河北端的终点,取“运河漕运通畅周济”之意,漕运不能堵塞,所以叫通州。
顺义区:因隋朝文帝开皇年间突厥率领八部归附(顺从),朝廷将其安置之地命名为“顺州”。另有一说是顺义的“顺”是根据地理形势(地貌)而得名的,顺义县城“地位高亢”,像一座磨盘,四周为平坦的田地,磨盘之上亦为平坦的田地,“四去皆然,顺以此得名”。
平谷区:因其地形三面环山,中间是平原而得名。自汉高祖十二年便已建立平谷县,是北京区县中最古老的名称之一。
怀柔区:出自《诗经·周颂·时迈》中的“怀柔百神”,意思是招来安抚。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设立怀柔县。
房山区:在金定都后,于大房(防)山建陵寝,后置“万宁县”,再后以奉祀先陵,改“奉先县”。元世祖年间以境内的大房山(也称房山)改奉先县为房山县。
门头沟区:原名京西矿区,1958年设区时,因圈门至风口鞍这条沟叫门头沟,故因沟得名。
大兴区:在金代设大兴府,意思是宏大而兴盛。元忽必烈把大兴府的治所迁到今天的东城区大兴胡同。清时北京城以中轴线为界,东城及东郊属大兴县。
昌平区:于西汉时在此设昌平县,名称来自汉代的昌平侯,为昌盛平安之意。据《昌平山水记》所记:“汉齐悼惠王子印以昌平侯立为胶西王,县名始见于此。”说明昌平的地名来自汉代贵族的封爵。
延庆县:早在战国时期就设立了县,名“居庸”。元仁宗年间更名为龙庆州,明永乐年间设隆庆州,明穆宗朱载垕登基后改年号隆庆,由于避讳而改名为延庆州,民国年间改为延庆县。
密云县:于春秋时在此建渔阳郡,东魏时因临近密云山(今河北省丰宁县境内的云雾山),得名“密云郡”,以后曾被称为“檀州”、“密云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