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信州玉山小岩记文言文
2024-07-17 22:45:59作者:饭克斯
1.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坻.屿.堪.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凄清很少有人来。使人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寂静而且幽深,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2.望玉山记的文言文阅读答案望玉山记原文及翻译第1段原文玉山之名莫知于何始.不接人境,远障诸罗邑治.去治莫知几何里。
或曰:山之麓有温泉.或曰:山北与水沙连内山错,山南之水达于八掌溪.然自有诸罗以来,未闻有蹑屩登之者.山之见恒于冬日,数刻而止。予自秋七月至邑,越半岁矣,问玉山,辄指大武峦山后烟云以对.且曰:“是不可以有意遇之.”语译玉山的名字不知从何时开始?它地处幽僻,山下无人居住,远远地护卫著诸罗县(嘉义县)官署所在地;距离县治亦不知有多少里?有人说:“玉山山脚下有温泉!”有人说:“玉山北面与日月潭附近的群山参差交错,玉山南边的溪水一直流入八掌溪。”
但是自从有诸罗县以来,却不曾听说有人穿著草鞋登上玉山的。而玉山山头的出现,也常常仅止于冬天的某些时候。
我从秋天七月到诸罗县,至今已超过半年了,问人玉山在那儿?每每得到的回应就是跟我指著大武群山后面那一片烟云弥漫的地方。而且还说:“要看玉山呀!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啊!”望玉山记原文及翻译第2段原文腊月既望,馆人奔告:“玉山见矣!”时旁午,风静无尘,四宇清澈,日与山射,晶莹耀目,如雪、如冰,如飞瀑,如铺练,如截肪。
顾昔之命名者,弗取玉韫于石,生而素质,美在其中而光辉发越于外耶?台北少石,独萃兹山,山海之精,酝酿而象玉,不欲使人狎而玩之,宜于韬光而自匿也。山庄严瑰伟三峰并列,大可尽护邑后诸山,而高出乎其半。
中峰尤耸旁二峰若翼乎其左右.二峰之凹,微间以青,注目瞪视,依然纯白,俄而片云飞堕中峰之顶,下垂及腰,横斜入右.于是峰之三顿失其二。游丝徐引诸左,自下而上,直与天接。
云薄于纸三峰勾股摩汤,隐隐如纱笼香篆中。微风忽起影散云流,荡归乌有,皎洁光鲜,轩豁呈露。
盖瞬息间而变幻不一,开阖者再焉,过午则尽封不见。语译农历十二月十六,客栈的人跑来告诉我:“玉山出现了,可以看见玉山了!”当时将近中午,风静悄悄地,空气中没有任何尘埃,天地间一片清澈乾净,日光被玉山反射出来,明亮透澈,光彩逼眼,那洁白的光亮像雪、像冰、像急流飞奔的瀑布、像一匹铺展开来极柔软洁白的丝绸、像刚被划切割开的润白脂肪。
我反覆思考著前人命名为“玉山”的原因,难道不是取其美玉蕴藏于石中,天性本质素朴洁白,内在美好而光彩发扬散耀于外吗?北台湾地区鲜少奇石,而山海之精华独独聚集在这座山上,经长时间酝酿蓄积而成这山石如玉的形象,自是不愿让人亲近狎弄,应当是希望能收敛光芒,故而隐匿自身,让人不轻易遇见的吧!山的形状庄严瑰丽又高峻,三座山峰并列,大到足可以完全护翼其后群山,而且高出群山的一半。中峰特别高耸,旁边的两座山峰,好似护卫在它的两侧,而两座山峰之间的塌陷处,略微间杂了一些青色,而当我专注地瞪眼直视后,却发现它仍然是一片纯白。
不久有一抹云飞了下来,停在中峰的峰顶,又向下坠到山腰,接著横向斜入右边,玉山三峰立刻消失了两座。而后云丝慢慢伸长飘到左边,由下往上,飘向天空与蓝天相接。
云比纸更薄在三峰之间来回飘动拂摩,朦朦胧胧,彷佛薄纱笼罩著袅袅而升的篆文般的烟缕。忽然间微风吹拂,云散烟消,一切归于空无,而皎洁光亮的玉山豁然朗现。
大概来看转瞬之间变化不一,一再琐入云海后又豁然朗现。过了中午之后,云才全然遮蔽了玉山,而再也看不见。
望玉山记原文及翻译第3段原文以予所见闻天下名山多矣,嵩、少、衡、华、天台、雁荡、武夷之胜,征奇涉怪,极巍峨、穷幽渺,然人迹可到;泰山触石、匡庐山带皆缘雨生云,黎母五峰昼见朝隐,不过叠翠排空,幻形朝暮,如此地之内山,歛锷乎云端,壮观乎海外而已。岂若兹山之醇精凝结、磨湼不加,耻太璞之雕琢,谢草木之荣华?江上之青,无能方其色相;西山之白,莫得比其坚贞。
阻绝乎人力舟车,缥缈乎重溟千岭。同豹隐之远害,择雾以居;类龙德之正中,非时不见。
大贤君子欲从之而末由,羽客缁流徒企瞻而生羡。是环海内外独兹山之玉立乎天表,类有道知几之士,超异乎等伦,不予人以易窥,可望而不可即也。
语译凭我的经验,所见闻过的天下名山十分之多。嵩山、少室山、衡山、华山、天台山、雁荡山、武夷山的美景,奇特怪伟,极其高耸,极其幽深隐密,但是人却可以到达。
泰山(石山)、匡庐山群皆因雨而云气缭绕;广东的黎母五峰白天显现早晨隐没,仅仅是碧峦凌空层叠,早晚随著云雾变幻,像这地区最高的山崖出没于云端,于海外观之,觉得壮观罢了。那里能像这玉山凝聚了质朴纯净的本性,不加任何雕琢砥砺,以雕琢为耻,拒绝草木茂盛之雕饰呢?大江上的青绿,没法而和它的景色相比;西山上的雪白,比不上它的坚贞。
人力舟车无法到达,高远隐忽于洋洋大海和崇山峻岭之间。如同豹一般隐居山林以远离灾害,选择云务缭绕之处居住;像龙拥有君子德行般,坚守正中之道,不是对的时机决不显现。
贤能的君子想要追随它却无法可及;道士僧徒仅能企盼而心生羡慕。此天地之间独此玉山能峻拔耸立于天边,似修行有道而能预知事情细微征兆的能人,远远超出同辈太多,让人无法轻易窥见其奥妙。
3.游双溪记文言文翻译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⑵,余邀左世琅一青,张若兆,同人北山,观乎双溪。一青之弟仲孚,与邀而疾作,不果来。一青又先返。余与应宿宿张太傅文端公舍⑶,大雨溪涨,留之累日,盖龙溪水西北来,将人两崖之口,又受椒园之水,故其会曰双溪。松堤内绕碧岩外交,势若重环。处于环中以四望烟雨之所合散,树石之所拥露,其状万变。夜共一镫凭几默听,众响皆人,人意萧然。
当文端遭遇仁皇帝⑷,登为辅相,一旦退老,御书双溪以赐,归悬之于此楣,优游自适于此者数年乃薨,天下谓之盛事。而余以不肖不堪世用,亟去,蚤匿于岩窭,从故人于风雨之夕,远思文端之风,邈不可及。而又未知余今者之所自得,与昔文端之所娱于山水间者,其尚有同乎耶,其无有同乎耶?
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我邀请左世琅一青,张若兆应宿,一起去北山,看双溪。一青的弟弟仲孚,(本来也)一起邀请了却突然生病,所以没有来。一青就再次先走了。我和应宿住在张太傅文端公墓旁边的小屋里。(因为)下大雨溪水上涨,(溪水)停留在这个水位很多天,应该是从西北来的溪水。(水)来自人们居住在旁边两座崖出入通过的地方,又接受椒园汇来的水,所以他们的交汇处叫做双溪。(双溪)堤坝内松树环绕,外面青绿的岩石纵横交错,形式像是重叠的环。(人)站在环中间,然后向周围打量,烟雾细雨聚合分散的景象,树木石头拥有雨露滋润的景象,双溪的景色千变万化。(我)晚上总共只点一盏油灯,靠着自己安静地听,所有听到的响声都是人发出的,(我的)人的心意是安静的样子。
当年文端遇到康熙帝的时候,登上了辅相(的职位)。一天(他)因老了被辞去官职,(康熙帝)亲自写下“双溪”用来赐给他。(文端)回来后把它悬挂在这门楣上,在这个地方悠闲游玩,自得其乐了几年就死了,天下的人都认为他能快乐的死去是一件美事。但是我认为不像,(他是觉得)不能够对世间再有用,才地离开了(这尘世)。(我)早些年躲藏在贫穷的岩崖里,跟随老朋友在风雨交加的傍晚(游山玩水),寂寥的想着那如火如荼的文坛,想要接近却是多么的遥远不可及啊!但是(我)又不知道我现在自得其乐的原因,与过去文端游玩在山水之间的原因,它们还有相同的吗,难道它们没有相同吗??
4.游龙虎山记文言文翻译陆九渊木在龙氐,金先填于亢,著雍氵君滩,月望东壁。
时雨新霁西风增凉,闲云未归,悠然垂阴,黍粒登场,稻花盈畴,菽粟粲然,桑麻沃然。象山翁观瀑半山,登舟水南,宿上清,信龙虎,次于新兴,究仙岩之胜。
石濑积雪澄潭渍蓝,鹭翘凫飞,恍若图画。疏松翠筱、苍苔茂草之间,石谖呈黄,金灯舒红,被岩缘坡,烂若锦绣。
轻舟帆墙啸歌相闻,聚如鱼鳞,列如雁行。至其寻幽探奇,更泊互进,迭为后先,有若偶但是相后。
老者苍颜皓髯,语高领深;少者整襟肃容,视微听冲,莫不各适其适。余亦不知夫小大、粗精、刚柔、缓急不齐也。
乃俾犹子谦之、槱之、子持之,分书同游者七十有八人邑姓名字于左右。
5.游龙虎山记文言文翻译原文---时雨新霁,西风增凉,闲云未归,悠然垂阴,黍粒登场,稻花盈畴,菽粟粲然,桑麻沃然。象山翁观瀑半山,登舟水南,宿上清,信龙虎,次于新兴,究仙岩之胜。
石濑积雪澄潭渍蓝,鹭翘凫飞,恍若图画。疏松翠筱、苍苔茂草之间,石谖呈黄,金灯舒红,被岩缘坡,烂若锦绣。轻舟帆墙啸歌相闻,聚如鱼鳞,列如雁行。至其寻幽探奇,更泊互进,迭为后先,有若偶但是相后。老者苍颜皓髯,语高领深;少者整襟肃容,视微听冲,莫不各适其适。
译文---当时刚好停雨了,西风吹来,又增添了丝丝凉意,天朗气清,云朵还没有回到天空,树木悠然地垂下枝叶,缔造出一份阴凉。黄米粒刚刚长出来,漫山遍野都是稻花,豆类植物和小米长的金灿灿的,农作物都很肥沃,一片丰收之景。我在半山观看瀑布,划着船去了水南村,第一晚住在上清宫,第二晚住在龙虎山,第三晚住在新兴寺,探究龙虎山的岩石美景。
石滩间湍急的水流如积雪,潭水澄澈,仿佛染上了蓝色,白鹭拖着长长的羽毛飞在空中,野鸭子也在飞,这样的美景,好像是一幅画一般。稀疏的松树、翠绿的小竹子、青色的苔藓、茂密的绿草之间,石间萱草呈现黄色,金灯草泛着微微的红色,覆盖了岩石,沿着山坡长了一路,灿烂的如同锦绣一般;小船上竖着高高的桅杆,游船间能听得到彼此的笑声歌声,游船像鱼鳞一样聚在一起,像雁行一样排列。很多游船到这探寻幽奇的美景,彼此轮换停泊、前进,多次更换先后顺序,就像彼此偶然跟随在一起一样。年老的长者长着白胡子,话语高超,要旨深奥,年轻人都整理好衣裳,严肃认真、谦虚恭谨地看着听着,彼此都很适意。
6.小潭石记的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7.文言文《游雁荡山记》的翻译癸亥仲秋望前一日,入雁山,越二日而反,古迹多榛芜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则前此目见者所未有也。鲍甥孔巡曰:“盍记之?”余曰:“兹山不可记也。”
永、柳诸山,乃荒陬中一丘一壑;子厚谪居,幽寻以送日月,故曲尽其形容。若兹山则浙东西山海所蟠结,幽奇险峭,殊形诡状者,实大且多;欲雕绘而求其肖似,则山容壁色,乃号为名山者之所同,无以别其为兹山之岩壑也;而余之独得于兹山者则有二焉:
前此所见如皖桐之浮山,金陵之摄山,临安之飞来峰,其崖洞非不秀美也,而愚僧多凿为仙佛之貌相,俗士自镌名字及其诗辞,如疮痏蹶但是入人目,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盖壁立千仞不可攀援;又所处避远,富贵有力者无因而至,即至亦不能久留、构架鸠工以自标揭,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
又凡山川之明媚者,能使游者欣但是乐;而兹山岩深壁削,仰而观俯而视者,严恭静正之心不觉其自动。盖至此则万感绝,百虑冥,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
察于此二者则修士守身涉世之学,圣贤成己成物之道,俱可得而见矣。
试译如下:
癸亥年中秋节前一日,去游雁荡山,游玩了两天才回来。山中的古迹大多已荒芜,被丛生的草木掩盖不能探寻访游了。而雁荡山的山峰姿态、峭壁风光与我从前去过的地方完全不同。我的外甥鲍孔巡说:“何不写篇游记?。”我答到:“此山不可记啊。”
永州、柳州的山,不过是荒芜地方的小山沟,柳宗元贬官居永、柳,以寻幽探胜来打发日子,所以才用尽篇章辞藻来形容。而雁荡山则盘曲在浙江东南海隅,幽深奇峻,峭拔险怪,奇形怪状的山峰,不仅高而且多。如定要以词句来形容雁荡,则只能将雁荡风光形容得与其他名山相类,而不能将它的独特之处显现出来。而我以为雁荡的独有之处有两点。
以前所见过的山,如安徽桐城的浮山,南京的栖霞山,杭州的飞来峰,它们的山峰崖洞并非不秀美,是那些愚蠢的僧人喜欢在山上雕凿仙佛的貌相,那些俗不可耐的名士又爱在上面镌刻自己的名字和诗词,这些被雕凿镌刻的山如同长了伤疤一样惨不忍睹。而雁荡山独能保持山的原貌。这是因为雁荡山壁立千仞,不可轻易攀援,又处在僻远的地方,富贵及有权势者一般没有特殊的原因不会来此,即便来了,也不会久留,花费时间财力来表明自己“到此一游”,这就是雁荡山始终没有被愚僧俗士剥落斧凿所污辱的原因。
秀丽明媚的山川,能使游者欣但是乐。但雁荡山岩深壁削,时需仰观,时需俯视。俯仰之间肃穆端静的感觉不由而生。一旦如此人世各种杂念和忧虑就会消失,而本心开始与天地之精神相连接。
知晓了这两点,那么高洁之士守身处世的学问,圣人贤哲成己成物的方法,都可以得到可以了解了。
有些句子如”欲雕绘而求其肖似,则山容壁色,乃号为名山者之所同,无以别其为兹山之岩壑也”实在难译,仅得其大概.另有一些细微之处恐也有硬伤.
另3、4二段大意网上某达人理解表述甚好,这里的翻译很大程度参考其文〈感觉雁荡山〉。辞意皆美贴网址于下
8.小石潭记文言文小石潭记
【作者】柳宗元【朝代】唐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9.《游玉山小记》文言文翻译《游玉山小记》李流芳25日,(我们)到了京口。
吃完饭后走上银山,在玉山亭子稍事休息。这时远远地望见(我的朋友)伯美自山麓施施而来(施施:读“宜宜”,缓缓的很闲适的样子),于是让小童叫他。
玉山亭子建在临江的峭壁上,江边有一块独立的巨石,顶上平坦,水下却多空隙。涉水爬到顶上,那里可以坐几个人。
丁酉年春天我留滞镇江时,闲暇时即来此地。有时自己读书一整天,有时与各位兄长带着酒狂饮,赶上江上起了狂风大浪,江水冲入石下空隙,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与苏东坡(在《石钟山记》中)所记载的石钟一样,风浪中江豚乱舞(可见当时江豚还很多),大小船只一艘也看不见,只有奔腾的江水和飞溅的浪花时时落入酒杯中,真是痛快极了!癸卯年,我和孺谷到南京,登上亭子喝了少许酒。
丙午年我又与仲和来到这里。这两次来得不巧,正赶上秋天涨水,巨石沉没在水中,每当想起早年的经历,不禁为之怃然不乐。
想不到今天又有机会重享乐事!我与伯美盘桓在巨石顶上无法离去,恰好有渔船经过(玉山亭子下的)峭壁,于是把它叫过来把我们接走。到了金山(在镇江),登上了紫霞楼,坐在那里眺望着巨石很久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