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6的坦克
2024-07-16 02:36:40作者:饭克斯
目标虎王!M26“潘兴”坦克M26“潘兴”坦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装备美国陆军的重型坦克,专为对付德国的虎式坦克而设计,美国人于1943年4月开始改造搭载90毫米炮的T26新型重型坦克。后来的M26就是T26的改良型T26E3,这种车型勉强在二战结束前服役,1945年1月投入实战20辆。同时为了抵抗德军神秘的“虎王”重型坦克,又急忙试制出在T26E3的基础上搭配长身管90毫米炮的T26E4,并于1945年3月投入了实战。比起高大的M4“谢尔曼”系列坦克,其低平而良好的防弹车形更具现代色彩,它的主炮威力和装甲厚度比起以往所有的美国坦克,都有飞跃性提高。M26“潘兴”由于服役晚,在二战中未发挥其作用,真正的活跃表现却是在朝鲜战争与我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较量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曾以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数量优势来对付德国坦克的质量优势,但美国人并不甘心坦克技术上的劣势,于1942年,即研制出第一辆重型坦克T1E2,后来在该坦克的基础上又发展成M6重型坦克。该坦克的性能虽然优于德国的“黑豹”中型坦克,但却赶不上德国的“虎”式重型坦克。为了改变M6重型坦克的劣势,美国发展了两种坦克,一种是T25,一种T26。这两种坦克都采用新型的T7式90mm火炮。其中T26得到了优先发展,其试验型有T26E
1、 T26E2和T26E3三种型号。其中T26E1为实验型;T26E2装一门105mm榴弹炮,后来又发展为M45中型坦克;T26E3在欧洲通过了实战的考验,于1945年1月定型生产,称为M26重型坦克,以美国名将“铁锤”约翰J潘兴将军命名。该坦克开始时是作为重型坦克定型的,到了1946年5月改划为中型坦克类。M26坦克为传统的炮塔式坦克,车内由前至后分为驾驶室、战斗室和发动机室。该车有乘员5人:车长、炮手、装填手、驾驶员和副驾驶员。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副驾驶员(兼前机枪手)位于右侧,他们的上方各有一扇可向外开启的舱门,门上有一具潜望镜。炮塔位于车体中部稍靠前,为了使火炮身管保持平衡,炮塔尾部向后突出。车长在炮塔内右侧,炮手和装填手在左侧。指挥塔位于炮塔顶部右侧。炮塔顶部装有一挺高射机枪,炮塔正面中央装有一门火炮,火炮左侧有一挺并列机枪。“潘兴”装载的发动机是由福特公司开发的GAF型V形8缸液冷汽油发动机,输出功率为368千瓦,在转速2600转/分钟时,功率为500马力。该发动机的可靠性得到很高评价,被认为是装甲车的标准发动机,发动机因采用一种新型双室汽化器而降低了高度。其公路速度为48.3千米/小时,越野速度也达到20千米/小时以上。公路行程达到200千米,“潘兴”的机动能力较德国“虎王”强很多。传动装置为液力机械式,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安装有液力变矩器,因而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自动变矩,减少换档次数,从而可减轻驾驶员的工作。行星变速箱只有3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操纵装置采用了一根既能变速又能转向的操纵杆,故容易操纵。行动装置采用独立扭杆悬挂装置和液压减振器,第
1、
2、 4和6负重轮处均装有减振器。第1负重轮平衡肘和诱导轮曲臂之间装有补偿机构,用以自动调整履带松紧度。其动力传动装置位于车体后部。传动装置由行星减速器、液力变矩器、行星变速箱、双差速转向机构和单级齿轮式侧减速器等组成。传动装置的部件(侧减速器除外)都装在一个箱体内,该箱体与发动机曲轴箱固定在一起。行动装置每侧面有6个双轮缘负重轮和5个托带轮,履带裙板由4小块组成,仅遮住托带轮的上部。履带为金属-橡胶结构,履带宽为609mm或584mm。M26坦克的车体为焊接结构,其侧面、顶部和底部都是轧制钢板的,而前面、后面及炮塔则是铸造的。车体前上装甲板厚120mm,前下装甲板厚76mm;侧装甲板前部厚76mm,后部厚51mm;后面上装甲板厚51mm,下装甲板厚19mm。炮塔前装甲板厚102mm,侧面和后部装甲板厚76mm,防盾厚114mm。车内设有专用加温器,供驾驶室和战斗室的乘员取暖。“潘兴”T26E3的主炮为90毫米M3型坦克炮,T26E4为90毫米T15E2型坦克炮。两者都是美军90毫米高射炮的改造产物,这与德国坦克炮发展思路相似,起因无非是高射炮具有与坦克炮同样的高初速特征。M3炮身长50倍口径,T15E2炮身长70倍口径。如同德国的“虎”式装载56倍口径的KwK36,而“虎王”装载71倍口径的KwK43,“潘兴”火炮配用曳光被帽穿甲弹、曳光高速穿甲弹、曳光穿甲弹和曳光榴弹。弹药基数70发。其中被帽穿甲弹的弹丸重11kg,在914m距离上的穿甲厚度为122mm,在1829m距离上的穿甲厚度为106mm。高速穿甲弹的弹丸重7.6kg。914m距离上的穿甲厚度为199mm,1829m距离上的穿甲厚度为156mm。火炮射速为8发/分。比较双方的攻击力,若“虎”式KwK43和“潘兴”的M3都使用通常的穿甲弹的话,KwK43处于优势;都使用高速穿甲弹则不相上下。KwK43和T15E2相比,若都使用通常的穿甲弹,KwK43处于优势,使用高速穿甲弹则T15E2处于优势,但高速穿甲弹的弹芯需要金属钨做原材料,德国无此矿产,所以很少配发部队。但美军却大量装备,并特别强调:如果遇到德国的重型坦克,应大量使用高速穿甲弹。火控装置包括炮塔的液压驱动装置和手操纵方向机、观瞄装置、象限仪和方位仪等。炮塔可由炮长或车长操纵,当车长发现重要目标需直接操纵炮塔时,炮长的操纵装置便自动切断。火炮的方向射界为360度,炮塔旋转360°需17秒,高低射界为-10度到+20度,而德国“虎王”的炮塔在液压驱动下旋转360°需要19秒,火炮俯仰角度范围为-8°-17°。瞄准装置有两种:一种是供直接射击用的潜望式瞄准镜和望远式瞄准镜;另一种是供间接射击用的方位仪和象限仪,与攻击力相关的还有瞄准镜的性能。德国“虎王”的瞄准器是TZF9d型,倍率为3-6倍,有效距离3000米。M26“潘兴”的瞄准镜采用M70F或M71C,其中M70F为1.44-6倍,M71C为5-8倍。另外“潘兴”还装备了M19方位角度指示器、M1象限仪和M9高低仪。后期生产的M26坦克上还装有火炮稳定器。辅助武器是一挺12.7mm高射机枪和2挺7.62mm机枪,其中一挺是并列机枪,另一挺是前机枪。12.7mm机枪的弹药基数为550发,7.62mm机枪的弹药基数为5000发。M26坦克的变型车主要有M44装甲输送车等,改进型车主要有M46中型坦克等。M26坦克共生产了2428辆,首批装备了美国陆军第1集团军下属第3和第9装甲师,在1945年3月7日攻占莱茵河雷马根大桥的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M26是美军的标准中型坦克之一。50年代,一些北约国家的军队也使用了该种坦克。兵败朝鲜“潘兴”遭遇滑铁卢M26坦克共生产2428辆,首批装备了美国陆军第1集团军属第3和第9装甲师。在1945年3月7日攻占莱茵河雷马根大桥的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1945年5月德国投降以前,美军在欧洲有310辆M26,但是只有20辆直接参战。美军在欧洲还有一辆加强装甲的超潘兴。1945年2月26日M26E3火球号在一次伏击中被“老虎”咬伤,该车在修复后于1945年3月7日返回作战单位。1945年3月6日一辆T-26E3在科隆被“犀牛”自行反坦克炮打翻。装9师一辆M26E3在鲁尔河附近地区被德军2发150榴弹击伤。1945年3月6日,一辆M26E3在科隆击毁一辆豹。一辆M26E3在一次作战中击毁1辆虎2辆四号。另外两次有M26E3参加的战斗(一次是在科隆另一次是在曼纳海坶)中M26E3击毁虎和豹各一辆。超潘兴1945年4月4日在1500码处击毁德军坦克1辆,4月12日击毁型号不明坦克1辆,4月21击毁一辆虎(但是未说明是否为“虎”,有人认为被击毁是其他型号坦克,而成员错误识别为虎)。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M26是美军的标准中型坦克之一。50年代,一些北约国家的军队也使用了该种坦克。该坦克虽然没有来得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作用,但在1950年的侵朝战争中曾大量使用。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M26坦克是美军的标准中型坦克之一。1950年9月15日,美军从仁川登陆,随之,打着联合国旗号的各型坦克蜂拥而入,主要有美国M26,M4A3E8,M46等中型坦克和M24,M41轻型坦克;英国克伦威尔巡洋坦克,丘吉尔步兵坦克和百人队长中型坦克等。由于朝鲜的地形条件较为复杂,山多林密江河交错,不便于大规模使用坦克战争开始时,美军只派出了部分坦克营以加强步兵师,南朝鲜军的坦克主要分散编在步兵师团内,美英南朝鲜军共有12个步兵师属坦克营,1个水陆坦克营,23个步兵团属坦克连,和7个编有坦克的步兵师属侦察连,编有坦克约1500辆。其中大部分为美军所有,英军仅有2个坦克营,南朝鲜军有3个坦克营和1个坦克连。在朝鲜战场上,尽管美军投尽其精锐坦克,妄图凭借其钢铁优势掌握战争主动权。美军认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队缺乏坦克和重型反坦克武器,于是在M26和M46坦克上涂有醒目的虎纹图案,装扮成吓唬人的铁老虎,妄图震慑中朝军队士兵。但是小米加步枪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军民的有力支援下,英勇作战,彻底粉碎了敌人的梦想。到1953年7月27日,不足3年的时间,美英南朝鲜军就损失坦克2690辆,这些铁老虎都成了纸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