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出题。。急。帮帮吧。。
2024-07-15 22:08:43作者:饭克斯
《博雷家书》佳篇回放
聪,亲爱的孩子:
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有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还能向谁去诉苦?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跟头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在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生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________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有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1.画横线的句子与上下文不协调,应改为______________
2.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害而已一句与前面对应的句子是
[]
A.我们并没有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
B.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
C.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3.如果把画波浪线的句子换成要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入空格的一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作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B.就是不再去想失败的惨痛,而振作起来走向前去。
C.就是吃一堑,长一智。
5.作者用克利斯朵夫的事例主要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2.C3.不好。因为原句用比喻说理更生动、形象、透彻。4.A5.鼓励儿子做像克利斯朵夫那样栽了跟头爬起来前进的、有坚强意志的人。
二、类文品评
①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望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啰哩啰嗦地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②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
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④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加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1954年1月30日晚)
1.读第①段,回答下面问题。
(1)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中的这一类的话指什么?(用原文回答,15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②段中,作者写道: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读第②段,回答下面问题。
(1)作者说这话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0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画波浪线的两处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愉悦之情,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选择其中一处来分析,说说它何以能表达出强烈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本文语言特色考虑,填入第②段横线上的应是下面哪一句?简要说明理由。
(1)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
(2)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家书反映出傅雷对两代人如何相处的一些看法。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1)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长辈应克服自身哪些弱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傅雷希望两代人建立怎样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本文后,结合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写出你此时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不得分)(2)回忆儿子的往事这件事。(儿子的往事不得分)因回忆儿子的往事(回想与儿子在一起的日子)而快乐,因儿子离开父母(只能靠回忆来寄托思念之情)而惆怅。2.(1)儿子变成了朋友。(我又多了一个朋友不得分)(2)第一处从转折或衬托的角度作答;第二处从反问角度作答即可。3.应选第二句。第二句与全文语气、口吻相一致,态度谦和,语气亲切,像和朋友谈心一般。4.(1)青年人应该理解长辈的情感,尊重老人的意见。(2)长辈应克服落伍、迂腐、不够耐心、不太讲究说话技巧等弱点。(本题应综合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和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两处回答)(3)建立和谐融洽、没有隔膜的朋友般的关系。5.应围绕两代人的相处来表述,未结合主旨回答不可以。《培根随笔》1,《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
2,本书分为:()()()()()()()等多篇随笔.《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
3,(《新工具》)是培根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首次发表于1620年。
4,从《培根随笔》的“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的培根。热爱哲学
5,从《培根随笔集》“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的培根。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
6,从《培根随笔》“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的培根。富有生活情趣
7,从《培根随笔》“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的培根。自强不息
8,从《培根随笔》“论作伪与掩饰”、“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的培根。工于心计、老于世故
9,培根随笔内容简介:
本书亦以大地万物为主角,呈现人们百态。通过精炼的语言、紧凑的情节、贴切的比喻将深刻的哲理寓于浅显的故事之中,使人获取借鉴,受到启迪。
10,《培根随笔》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11,《培根随笔》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12,《培根随笔》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可见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13,培根的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他自称“以天下全部学问为己任”,企图“将全部科学、技术和人类的一切知识全面重建”,并为此计划写一套大书,总名(《伟大的复兴》),虽然只完成1、2两部分,但已造成重大影响。
14,《培根随笔》体裁以及类型:哲学散文随笔集。(也可以称为“论文集”)
15,《培根随笔》主要内容:涉及(中学)、(伦理)、(处世之道)等,其中多数与个人省会密切相关,比较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
16,《培根随笔》中《谈美》:这是一篇(论美)的文章,作者主要阐述了“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短文笔墨不多,但却十分精彩,说理透彻,且语言优美。他在培根的随笔中颇有代表性,集中体现了培根善于用诗话的语言阐述精辟的哲理的特点。
17,《培根随笔》中《论拖延》:这是培根谈论(“时机”于“拖延”)的哲学小论文。作者用举例子、作比喻的论证方法,告诉我们要善于当机立断、迅速行动,不要拖延时间而延误机会。文章论述层次清晰,表达手法多样,语言简洁有力、形象生动,体现了培根论说文的又一特点。
18,《培根随笔》中《谈读书》:这是培根谈论(读书的作用)的一篇议论文。作者在文章中明确指出:“读书足以悦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并指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19,《培根随笔》共有(58)篇.
20,主要艺术特点以及成就:
1)、这些散文关注现实,其中议论官场生涯的篇章和探讨修身持家的文字都得力于他深入的观察和亲身的体验。他力图以不带先入之见的“客观”态度来审视和考察各种现象和行为,很少从传统的宗教道德观念出发简单化地评判是非。
2)、从培根的散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者是如何在旧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日趋瓦解之际,致力于探讨并树立新的信念、规范和道德。
3)、培根的散文,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知识、人生的至理名言,对我们有多方面的启发。如“知识就是力量”等。
4)、培根的散文结构严谨,论证合理,语言形象生动;常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论说通俗易懂。对我们写作议论文有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