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太监”是那十位

2024-07-15 18:26:26作者:饭克斯

1、赵高——摧毁大秦帝国的蛀虫,赵高(?-前207年),嬴姓,赵氏。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赵高本为秦国宗室远亲,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

2、张让——东汉祸国乱政的“十常侍”之首,张让(?—189年9月24日),东汉宦官,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桓帝、灵帝时,历为小黄门、中常侍等职,封列侯。在职时以搜刮暴敛、骄纵贪婪见称,灵帝极为宠信,常谓“张常侍是我父”。

3、高力士——与主子一同浮沉的“老奴”,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冯元一,祖籍潘州(今广东省高州市),唐代著名宦官,冼夫人第六代孙。曾祖冯盎、祖父冯智玳、父为冯君衡,曾任潘州刺史。

4、鱼朝恩——因乱立功得志猖狂的监军使,唐朝的擅权宦官。泸州泸川(今四川泸县)人。唐玄宗时入宫当太监。安史之乱发生后,随唐玄宗出逃,侍奉太子李亨,颇得信用,历任三宫检责使、左监门卫将军,主管内侍省,统率神策军。最后被宰相元载设计缢死。鱼朝恩的出现大大加强了宦官的实力,为唐朝中、晚期的宦官专权局面埋下了伏笔。

5、童贯——北宋“六贼”中的“媪相”,童贯(1054年—1126年),字道夫(一作道辅),开封人,北宋权宦,“六贼”之一,性巧媚。初任供奉官在杭州为徽宗搜括书画奇巧,助蔡京为相,京荐其为西北监军,领枢密院事,掌兵权二十年,权倾内外;时称蔡京为“公相”,称他为“媪相”;宣和四年,攻辽失败,乞金兵代取燕京,以百万贯赎燕京等空城而回,侈言恢复之功。

6、郑和——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航海家,郑和(1371年?-1433年[1]),回族,本姓马,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云南昆阳州(今晋宁昆阳街道)人。中国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

7、王振——首开明代专权恶例的大宦官,王振,男,明朝蔚州人士,(今河北蔚县),略通经书,满腹经纶,后来又做了教官,但是中举人、考进士这条荣身之路对他而言是太难了些。于是便自阉入宫。史称王振“狡黠”、是明朝第一代专权太监,王振善于伺察人意。王振入宫后宣宗皇帝也很喜欢他,便任他为东宫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英宗皇帝,英宗即位后,掌司礼监,以防备大臣罔上为由,劝皇帝以重典治理。

8、刘瑾——擅权乱政的“立地皇帝”,刘瑾(1451—1510),陕西兴平人,明朝宦官。本姓谈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改姓刘,净身入宫当了宦官。弘治年间犯罪被赦免后侍奉朱厚照,以进献飞禽走兽来博取明武宗的欢心,得以数次升迁,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被时人称为“八虎”之首。

9、魏忠贤——猜忌阴毒的“九千岁”,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回原姓,皇帝赐名为魏忠贤。

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10、李莲英——慈禧太后的“大总管”,李莲英,汉族,1848年出生,原名李进喜,咸丰五年净身为太监,翌年入宫。同治六年受封二总管。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

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亦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宣统元年61岁时,为慈禧守孝百日后隐退。宣统三年卒享年63岁。

扩展资料:

关于太监的起源,中国早在殷商就有“寺人”,据专家考证,甲骨文中已有相关的记载,历史自然比西方要悠久。

生理的变态必然导致心理的变态,在那被贾元春称为“见不得天日”的地方,太监们肆意发泄着他们变态的性欲、权力欲、贪欲。仅以贪污而论,据明人赵士锦在《甲申记事》中载,明末李自成进京前,偌大一个明帝国的国库存银竟不到四千两!而魏忠贤被抄时,居然抄出白银千万两,珍宝无算,以致崇祯多次痛心疾首地怒斥太监们:“将我祖宗积蓄贮库传国异宝金银等,明比盗窃一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十大宦官

展开全文

热门推荐

相关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