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集》文言文答案

2024-07-15 10:59:58作者:饭克斯

1.《夏之梦》阅读答案夏之梦陈静(1)冬带着它的庄重过去了,留给人的不尽是轻松,还有隐隐约约的疲惫;春带着它的羞涩消逝了,留给人的不尽是欢欣,还有淡淡的惆怅。

冬是漫长的春是短暂的。(2)夏欢跑着来了,带着他的火热与热诚。

于是我们几个不安分的女孩子迫不及待的扑向奇妙、丰富的大自然,去做一个温馨的梦。(3)我们来到田野,觅那新的意境,寻那紧张的学习之后的片刻安逸。

(4)伏下身来抚摩一下所钟爱的小草吧。春天我曾来过这里,柔嫩而纤弱的小草像是雏鸡的小嘴,一片鹅黄。

我们竟不忍心再来“踏青”了。看呀现在的小草,他们伸出坚实的双臂,托举游人的脚步,赋予大地奋发向上的基调。

(5)绿——夏天的绿扑入眼帘。这时我们才真切的地感到:冬天是呆板无味的,因为她失去了绿;春天是吝啬的,只让风儿捎来一抹绿;唯有夏天才这样慷慨大度,把心中的爱物无私奉献给大地,献给充满幻想的孩子。

哦,夏天的绿这么浓这么酽,这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纺织的巨大的网,笼着小河、村庄、田野。多想伸出双臂把她拥抱,但这是一个怎样的幻想呀。

(6)小草匍匐大地,捧出一朵朵缤纷的花;含珠带露的金鱼尾,鲜艳如火的红叶李,展翅欲飞的蝴蝶花,还有不知名的小花,丛丛叠叠开得红红火火,奔放热烈,连我们的花裙子也要自惭形秽了。她们在微风中摇曳着、起伏着、闪烁着,催开了我们萌动的心房。

伙伴们脚步轻些,再轻些,别惊醒她们美妙的夏之梦。(7)漫步小河堤,两旁挺立的白杨树,就像是它们在夏天里写下的诗行。

宽大的叶子闪着光晕,殷勤地投下阴凉,好似一条走不尽的走廊。(8)我们亮起了尖细的歌喉:“小小少年,很少烦恼。

眼望四周阳光照,但愿永远这样好……风儿追逐着我们,吹散的长发随意飘动,半掩住由于激动而涨红的脸庞,撩拨起奋发的心绪,飞向悠远的天际……(9)哦,一条曲折流淌的小溪——一条绕着村庄的银色项链。伙伴们向前飞去了,像一只翩翩的银蝶。

河中漂浮的水草,铺满河底的鹅卵石,无一不闪着它们巨大的引诱力。我们索性脱掉了鞋子,光着脚丫,开心地在水中追逐嬉闹,大声地喊,大声地笑——我们无所顾忌。

为什么要顾忌呢?既然是自己喜欢做的,就不能使感情受屈。(10)我们喜欢这个样子!(11)这就是夏的魅力,大自然的情趣。

(12)忽然,一缕清香飘来,融入少女的纯情与憧憬。哦,那是一簇簇野花的芳香,我们轻轻地闭上了眼睛……17.为了突出夏的魅力,文中多处与冬春比较,请在文中找出三季各自的不同特点。

(捕捉关键词语作答)(6分)冬:春:夏:18.文章描绘了夏天的哪些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9.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你在文章的划线句中选一例作语言鉴赏性的批注。(可从用词、句式、手法上鉴赏其特色。)

(4分)批注:20.第(10)段的“我们喜欢这个样子”中的“这个样子”具体指什么样子?由人们在夏天的快活样子,我们自然地联想到写祥子夏天在烈日与暴雨下拉车凄苦的名篇,这个名篇出自哪本名著哪位作者?(4分)21.本文第(6)段和以下朱自清《春》中的文段都是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手法从形、色、态三方面描写花的多、盛、美,除此之外,你能分辨出这两段文字在写作对象和手法运用上有哪些不同之处吗?(6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17.冬庄重漫长,失去绿显得呆板无味;(2分)春羞涩短暂,只有一抹绿显得吝啬;(2分)夏火热赤诚,慷慨大度绿得浓酽。

(2分)18.小草、野花、白杨、小溪。(2分)热爱夏天,拥抱自然。

(2分)19.示例(1):第(7)段描写两旁挺立的白杨树用了“诗行”和“走廊”两个恰当的比喻,从不同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其诗情画意,再现了夏的魅力情趣。示例(2):第(9)段的“闪”字很有动感,用得很贴切,既与前面的“河水”照应,又与后面的“引诱力”吻合。

(答案多元,可从用词、句式、手法上鉴赏其特色。选例1分,分析3分共4分。)

20.我们索性脱掉了鞋子,光着脚丫,开心地在水中追逐嬉闹,大声地喊,大声地笑(2分)《骆驼祥子》、老舍。(2分)21.本文第(6)段写的是夏花,(1分)用花裙子与花比较突显夏花多姿多彩的美(2分)朱自清的《春》文段写的是春花,(1分)虚实结合,用想象虚写树上的花结成果的喜人景象;用蜜蜂蝴蝶烘托春花的烂漫甜美、生意盎然。

(2分)(答案多元,言之有理则可,《春》两种不同的手法只要写出一点则可得2分)。

2.文言文《鲍君》的练习及答案最佳答案

鲍君

昔汝南有人于田中设绳,以捕獐而得者。其主未觉有行人见之,因窃取獐去,犹念取之不俟其主,有鲍鱼,乃以一头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村里因共而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转多奉之者,丹楹藻棁,钟鼓不绝。病或有偶愈者,则谓有神。行道经过莫不至祠焉。积七八年鲍鱼主后行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耳,何神之有?于是乃息。(出《抱朴子》)

【译文】

从前汝南有个人在田野里设下了绳网想捕获猎禽兽。一天网里套住了一头獐子,本主没发现,一个过路的人偷偷取走了獐子。过路人想想觉得太不够意思,就把带着的鲍鱼放一只在网里。本主来后看见了鲍鱼,惊怪地认为这是神,不敢拿回去。村庄里的人们知道后就在得鱼的地方建了个祠庙,叫鲍君神,传说开来,祭祀的人很多。庙的柱子漆成红色,屋梁也画了花纹,日日钟鼓声不断。有病的人求鲍神后偶然好了,就更说这神特别灵,走路人过庙门也都进去祈祷。七八年后那个当初往网里放鲍鱼的人经过祠庙,问是怎么回事,村人就如实告诉

3.《秦西巴纵麋》阅读答案秦西巴纵麑

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人乎?”

[注释]①纵麑(ni):放走小鹿。麑:小鹿。②窃:私自。③傅:任辅导责任的官或负责教导的人。在文中指老师。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2)居一年,取以为子傅()

8.下列句子在文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

A对一头小鹿也不能忍受,又何况对人呢?

B对一头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何况对人呢?

C连一头小鹿都不能容忍,怎么能容忍一个人呢?

D连他都不忍心伤害小鹿,其他人会忍心伤害吗?

9.秦西巴“纵麑”的原因是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

10.从孟孙对秦西巴前后态度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3分)

参考答案:

7.(1)命令;派遣;让(2)停;过了

8.B

9.“麂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

10.要知人善用;仁慈最终会获得别人的认可3分;认为自己正确就不怕得罪人2分;知错就改:不计个人恩怨1分

4.文言文:解扬守信原文,译文即答案原文:

晋使解扬如宋,使无降楚,曰:“晋师悉起,将至矣。”郑人囚而献诸楚。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不许。三而许之。登诸楼车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

译文:

晋国派解扬到宋国去,叫宋国不要向楚国投降,并说:“晋国军队已全部出发,快要到宋国了。”解扬路过郑国时,郑国人扣住解扬并把他献给楚国。楚庄王用重礼收买他,让他对宋国人说相反的话。解扬不答应。楚王再三劝诱,他才答应了。楚王让解扬登上楼车,叫他对宋人喊话说晋国不来救宋国,解扬借机传达了晋君要宋人坚守待援的命令。

5.冯骥光的《时光》阅读答案1.加点字注音

衣袂*()咄*咄*逼人()

2.第6段用“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写出了生命的延续,请你试着仿写表达这一主题的一组句子。

()。

3.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4.第9段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是不是?”请你谈谈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

5.写出2句关于古人对“时光”有感的句子。

()。

()。

参考答案:

1.mèi(四声)duó(一声)

2.歌手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歌曲里.

3.表达了作者要专心进行文学创作而不为尘俗和虚荣所累的心志,继而实现一个文学家再造生命奇迹的宏愿。

4.艺术家只有抛弃世俗和虚荣,才能专心致志的进行艺术创作,才有可能创造出不朽的典型,他的艺术生命才有可能达到永恒。

6.朱国良阅读答案《脸色可读》1.针砭时弊是议论文的重要功能。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作者写此文的原因是什么?

答:有些人一旦拥有了财富地位,就会在脸上表露出市侩势利,给人不可一世之感,作者写此文就是对这种人提出批评。

2.作者对“脸”的内涵又怎样的理解?

答:脸是背景,脸是身份,脸是信号,脸是征兆,脸是自尊,脸是光彩和门面。

3.文章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答:脸色总是心态的表露,读脸色可以读出人情。

4.第六段中。作者说:要是有人阔了,问题也就来了。问题指的是什么?

答:有了嫉妒病的发作,上面写着市侩和势利,擦抹的显然是铜臭和浊粉

5.文章结尾谈到鲁迅先生列的等式时说:这自然是别有深意在。阅读文章你对这得“深意”怎样理解?

答:有些人像畜生一样,没有人性,脸色可以读出心态,读出人情、

6.文学作品中,有许多人有一张善变的脸,他们的脸就是一张人性的名片,请说出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一位,并说出其变化。

答:《变色龙》的奥楚蔑洛夫,红楼梦里的王熙凤

7.求《陈万年教子》的译文或者阅读答案1原文陈万年乃朝中显官,尝病,召子咸教戒于床下。

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

万年乃不复言。(选自《汉书·陈万年传》)2译文陈万年是朝中的重臣,曾经(有一次)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告诫他,讲到半夜,陈咸打瞌睡了,头碰到了屏风。

陈万年非常生气,想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你的父亲(我)(口口声声)教你、告诫你,你却打瞌睡,不听我的话,这是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道歉说:“您说的话(的意思)(我)都(知道),主要意思是教我奉承(别人)。”陈万年不敢再说了。

以下为另一版本:陈万年是朝中的重臣,曾经(有一次)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告诫他,讲到半夜,陈咸睡着了,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想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告诫你,你却睡了,不听我的话,这是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道歉说:“您说的话(我)都知道,主要意思是教我奉承(别人)。”

陈万年不再说话了。

8.李文定报德文言文阅读答案(二十二)李文定报德

李文定公家甚贫,同巷李生,每推财以济之。公感其意拜为兄。寻举进士第一,李生遣人奉书通殷勤①,公口谢之而已,不答。书生惭谓公挟贵忘旧,遂不复相闻。

后十年公为左相,因而奏李生昔日周恤②之义,愿授一官,以报其德。诏授左班殿直。公制袍笏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公与叙旧好且谢曰:“昔日周旋③,极不敢忘,幸被误恩④,乃获所愿。”

众然后服公性度弘远⑤,非狭中浅见之人所能度。

[注释]①通殷勤:叙述恳切深厚的友谊。②周恤:照顾,接济。③周旋:交往,交际。这儿引申为照顾,接济。④幸被误恩:幸好被皇上错误地施与恩情,(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这是自谦的说法。⑤性度弘远:性情气度弘大长远。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谓公挟贵忘旧()

(2)极不敢忘()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

3.李文定在考中进士后,为什么对李生的“通殷勤”,只是“口谢之而已”?

4.李文定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老朋友,故人(2)非常

2、(李文定)写信给州府官员,让他们(派人)护送李生到自己的处所

3、因为当时无法用行动来报答李生的恩德

4、知恩图报,气度弘大

9.《杨子之邻人亡羊》阅读答案原文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岐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列子·说符》

注释:

1、杨子:杨朱,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

2、率其党:带领他的亲属。党,亲族。

3、竖:仆人。

4、移时:多时。

译文

杨子的邻居跑掉了一只羊。那位邻居率领家人去追赶,又来请杨子的僮仆去帮着追寻。杨子说:“嘻!跑了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寻?”邻居说:“这一带岔路太多。”邻人回来后,杨子问:“羊找到了吗?”邻人回答说:“找不到了。”杨子问:“怎么跑掉的?”邻人说:“岔路之中又分岔路,我们不知道羊跑到哪里去了,只好回来了。”杨子听了这话神色骤然变了,半天不说话,一天不见笑容。他的学生觉得奇怪,请教(杨子)道:“羊,不过是***的畜生,而且还不是老师您的,却使您不苟言笑,这是为什么?”杨子没有回答,(他的)学生最终没有得到他的答案。

启示

求学的人经常改变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就会丧失本性,迷失方向,甚至丧失生命,只有抓住根本的东西、统一的本质的东西不放,才不会误入歧途。

从这篇寓言我们还可以进一步领会到,不仅学习上要紧紧抓住根本的东西,一致的本质的东西,观察和处理一切事物都应该这样。客观事物错综复杂,干什么事情,都必须专一,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如果毫无主见,见到岔路就想另走,那就会歧路亡羊寓言所告诫的那样,到头来是会一无所获甚至会有丧失本性甚至丧失生命的危险的。

由这篇寓言凝炼而成的成语“歧路亡羊”、“多歧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或用心不专而迷失本性、迷失方向,误入歧途,一无所成,后果严重。

展开全文

热门推荐

相关攻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