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小文言文及译文

2024-07-15 08:24:40作者:饭克斯

1.求短篇文言文带译文要求原文60字左右译文100字左右准确说字越少越海之鱼,有乌贼其名者,响水而水乌.戏於岸间,惧物之窥己也,则响水以自蔽.海鸟视之而疑,知其鱼而攫之.呜呼!徒知自蔽以求全,不知灭迹以杜疑,为窥者之所窥.哀哉![翻译]海中有一种鱼,名叫乌贼,它能吐出墨汁使海水变黑.有一次,它爬上岸边游玩,它怕别的动物看到它,就吐出墨汁把自己隐蔽起来.海鸟看到了乌黑的海水而起疑,知道一定是乌贼在里面,就毫不犹豫地往水里把乌贼抓了出来.1、弈秋诲弈【原文】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孟子·告子上》【译文】下棋在众技艺中,只是一种小技巧,但不专心致志,就没法学会.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向弈秋学习,全神贯注地听弈秋的讲授;另一个人虽然也坐在弈秋面前,但心里老想着会有天鹅飞来,想着张弓搭箭去射它.这个人虽说是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远不及前一个人学得好.是因为这个人赶不上前一个人聪明吗?实际上不是这样的.2、豚子食于死母【原文】仲尼日:丘也尝游于楚矣,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晌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庄子·德充符》【译文】孔子说:我曾在去楚国的时候,在路上正巧遇见一群小猪在一头死母猪身上吃奶,一会儿便都惊慌失措地逃跑了.因为它们看到母猪不再用眼睛看它们了,不像一头活猪的样子了.小猪们爱它们的母亲,不仅是爱母猪的形体,更主要的是爱充实于形体的精神.3、巫马其买鸩【原文】巫马其为荆王使于巴.见担鸩者,问之:是何以?日:所以鸩人也.于是,请买之,金不足,又益之车马.已得之,尽注之于江.——《尸子》【译文】巫马其作为荆王的使者出访巴国.在途中,他遇见一个肩挑毒酒的人,于是问道:这是做什么用的?那人答道:是用来毒害人的.于是,巫马其就向他买那毒酒,带的钱不够,又押上随行的车马.买来后,全部都倾倒到江里去了.《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译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醉翁谈录》节选眉眼口鼻四者,皆有神也.一日,嘴对鼻子说“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子说:“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子对眼睛说:“子有何能,而在我上也?”眼睛说:“吾能观美丑,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子又说:“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毛说:“我也不愿与诸君相争,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哪里”?眉毛,眼睛,嘴和鼻子他们四个都有灵性.一天,嘴对鼻子说:你有什么本领,可以在我上面?鼻子回答:我能识别香味和臭味所以才能在你的位置之上.鼻子对眼睛说:你有什么本领,可以在我上面?眼睛说,:我能观察善恶美丑,遥望东方和西方,我的功劳不小,所以位置在你上面.鼻子又说,如果这样那么眉毛有什么本领,也在我上面呢?眉毛说,我不能和各位相互争辩比较.如果我在眼睛鼻子下面,不知道你的脸放到哪里?未尝一遇昔周人有仕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少年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主君好用老.用老主,后主又用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翻译:从前周国有个想当官总当不上的人,年纪大了头发白了,在大路上哭泣,有的人就问他:“为什么哭啊?”回答说:“我几次想当官都不被看中,自己可怜自己年老了没有机会了,所以就哭啊.”别人说:“求官怎么就一次都没求到呢?”回答说:“我少年的时候,学的是文,道德文章学好了,准备去当官,国王喜欢用年老的人.用老人的国王死了,后来的国王又用武将.(等我)兵法武功学好了,用武将的国王又死了.少年的国王刚刚登基,喜欢用年轻人,我又老了,就这样没求成一次官.”商汤见伊尹昔者汤(商朝建国君主)将往见伊尹(商朝初年的贤相),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

2.20篇短的文言文加翻译,越短越好1、乌贼求全[原文]海之鱼,有乌贼其名者,响1水而水乌.戏於岸间,惧物之窥己也,则响水以自蔽.海鸟视之而疑,知其鱼而攫之.呜呼!徒知自蔽以求全,不知灭迹以杜疑,为窥者之所窥.哀哉![翻译]海中有一种鱼,名叫乌贼,它能吐出墨汁使海水变黑。

有一次它爬上岸边游玩,它怕别的动物看到它,就吐出墨汁把自己隐蔽起来。海鸟看到了乌黑的海水而起疑,知道一定是乌贼在里面,就毫不犹豫地往水里把乌贼抓了出来。

唉!乌贼只知道要吐出墨汁来隐蔽自己,以求安全,却不知道要消灭痕迹,来杜绝海鸟的怀疑,结果,反而暴露了自己,被海鸟察觉目标抓去,真是可怜啊![注释]1.响(XU,第三声调):吐出唾液。2.杜疑:杜绝怀疑。

[道理]考虑问题切忌片面性,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事物的两重性,才能马到成功。2、哀溺[原文]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译文]水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

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

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

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味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

于是淹死了。3、临江之麋【原文】临江地名之人,畋得麋麑畋。

麑,幼鹿,畜之,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怛,恐吓。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良:真,抵触偃仆益狎偃,仰倒。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

然时啖其舌啖。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致死不悟。

注释:畋:读音tián麑:读音ní怛:读音dá偃:读音yǎn啖:读音dàn,吃,这里作舔解。【译文】临江(地名)的一个人,猎得一只麋鹿的幼崽,养了起来。

回家进门时(家里的)那些狗(见了)直流口水,摇着尾巴都抛过来,那人呵斥吓唬它们。从这天开始就抱鹿崽子到狗的中间去,常常给那些狗看到它,慢慢让狗和它嬉戏。

过了很久狗都如那人所愿(不企图吃那鹿崽子了)。鹿崽子稍微大些了,忘了自己是鹿了,以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跟狗)顶头摔扑更加亲密了,狗害怕主人,和它滚打的很友好。

但还是经常舔舌头(想吃啊!)。三年后(一天)麋鹿出门,看见很多别人家的狗在道路上,跑去想和它们嬉戏。

别人家的狗见了很开心并发了威,一起把它杀了吃掉了,道路上一片狼藉。麋鹿到死都没明白其中道理。

寓意:凡是害人的东西,即使一时可以找到保护伞,但这种庇护是不可能长久的,最终还是没有好下场。4、小儿不畏虎【原文】忠、万、云、安(地名,都是在四川一带长江沿岸。)

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之至以首抵(同抵。)

触,庶几(也许可以。)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翻译】忠、万、云、安这些地方有很多老虎。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留在沙滩上自己到水里去洗衣服。

老虎从山上跑来,那妇人慌忙潜入水里躲避老虎,两个小孩(仍然)在沙滩上自在嬉戏。老虎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触碰他们呢,期许他们会有些害怕,但是小孩无知,竟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老虎最后也就离开了。

估计老虎吃人必是先向人显示其威风,但是对于不怕它的人威风无处施加(而放弃的)吗?5、更①渡一遭【原文】昔有人得一鳖,欲烹而食之,不忍当杀生之名,乃炽火使釜②水百沸,横筱③为桥,与鳖约曰:“能渡此则活汝。”鳖知主人以计取之,勉力爬沙,仅能一渡。

主人曰:“汝能渡桥,甚善,更为我渡一遭,我欲观之。”[注释]①更:再,重来。

②釜:古代的一种锅。③筱(xiǎo):细竹子。

【译文】过去有人捉到一只甲鱼,想把它煮来吃,又不肯负担杀生的恶名。于是烧旺火使锅里的水沸腾,在锅上横架上一根细竹子作为桥,然后跟甲鱼约定说:“(你)能渡过这桥,我就放你一条生路。”

甲鱼知道主人是在使用诡计骗杀自己,就尽力小心地(像螃蟹爬沙一样)爬行,仅仅能够渡过(竹桥)一次。主人说:“你能渡过这桥,真是太好了!再给为渡一次桥,我想(再)仔细看看。”

6、中山窃糟【原文】者鲁人不能为酒,惟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

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

3.短小的文言文及翻译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人材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

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4.我要30篇短小的文言文以及文言文的正确翻译11.司马光《唐太宗论止盗》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译文]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

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

我们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禾口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12.鹬蚌相争赵且伐燕。

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啄.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译文]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苏代替燕国对赵惠文王游说:“刚才我来的时候路过易水,一个蛤蜊正张开两壳晒太阳,鹬鸟啄食它的肉,蛤蜊急忙并起两壳夹住鹬鸟的嘴。

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个死蛤蜊。’蛤蜊也对鹬鸟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会有个死鹬。

’他们俩谁也不肯相让,结果渔人把它们一起捉去了。现在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赵长久地相持不下,把两方的军民都搞得很疲惫,我很怕强大的秦国就会成为渔夫了。

所以希望大王您能够仔细地考虑这件事啊!”赵惠文王说:“好。”伐燕这事就算罢休。

13.教学相长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即使有美味的鱼肉,不吃,也不知道它的味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了以后才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了以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不通的地方。

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困惑不通的地方,然后才能够努力向上。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

14.翠鸟移巢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译文]翠鸟先是把巢筑得高高的以避免祸患。等到它生了小鸟,特别喜爱它,惟恐它从树上掉下来,就把巢做得稍稍低了一些。

等小鸟长出了羽毛,翠鸟更加喜爱它了,又把巢做得更低了一些,于是人们就把它们捉住了。15.司马迁《赵括》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也,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译文]原来赵括年轻的时候,学过兵法,同人家谈论军事,自以为天下人都赶不上他。有一次同他父亲讨论起来,他父亲都驳不倒他,但是他父亲并不以为然。

他母亲就问赵奢为什么这样看,赵奢说:“用兵是危险的事情,他看得太容易了。赵国将来不用他作大将倒也罢了。

如果用他作大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是他。”这次赵括要统兵出发了,他的母亲就上书给赵王,说:“赵括这个人不可作大将。”

。16.苛政猛于虎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子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译文]孔子经过泰山旁,有个妇人在墓前悲伤地哭着。

孔子扶着车上的横木听那哭声,叫学生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啊,很像有深深愁苦的样子。”她就回答说:“是的,从前我的公公死在虎口里,接着我的丈夫又在这里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还是死在这里了!”孔子听了问道:“你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女刁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暴政的统治。”

孔子教训他的学生道:“你们要记住这事:暴政比老虎更凶恶啊!”17.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

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崐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译文: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但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地开辟,人民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

5.超短小的文言文,加翻译(10篇)1、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爱护自己的孩子,推及到爱护别人的孩子;尊敬自己的老人,推及到尊敬别人的老人。

2、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

老了更加威武,不丧失崇高的理想。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消逝的东西就像流水,可是流水还在啊。

4、言必行,行必果。

话说出去了就要去行动,行动了就要求有一个结果。

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自己死了国家灭了,被天下的人所耻笑。

6、今解鞍示不走,用坚其意。

现在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跑,用来坚定他们的意志。

7、民不堪命矣。

老百姓承受不了政令的压迫。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1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展开全文

热门推荐

相关攻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