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杰伦音乐风格

2024-07-15 01:55:42作者:饭克斯

1.周杰伦音乐分析

1.1R&B音乐[2]

R&B的全名是Rhythm&Blues,翻译为“节奏布鲁斯”。R&B最早起源于“BLUES”,所谓“黑人的流行音乐”,Billboard杂志曾特别声明,R&B为黑人音乐,R&B范围很广泛,除了Jazz和Blues之外,都可叫做R&B。当今流行的HipHop和Rap都来自R&B,节奏布鲁斯(R&B)的诞生可以追溯到40年代中期。

1.2第一个R&B

在中国第一个引进R&B的是陶喆。

1.3方文山

众所周知周杰伦第一步是关键性的。自从有了同名专辑《JAY》这个完美的起点,周杰伦便广为人知,并一路走红,继《范特西》《八度空间》《叶惠美》后,2004年周杰伦又推出了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七里香》,连续几年销量位亚洲第一位。暂且不议其未来形式如何,只是这几年的节节攀升,便能确切无疑的证明:他的歌是有某种魅力的。

而他的几首代表作其中的歌词都独具匠心,但奇怪的是,我们往往能在歌曲中发现,方文山写的词似乎有些不符合常理,像教堂玻璃上班驳的彩色玻璃,是用一个一个生僻的地名或人命拼凑而成的。“同样的,方文山的词和周杰伦的曲还是一如既往地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他们的词曲可以是两回事,词锋和曲风甚至会背道而驰,而这种现象却又很适应现代人天马行空的要求,这也成为他们的音乐风靡全国的一大原因。”[3]周杰伦的曲调往往不是轻快活泼,就是怪诞费解。同样的写词者也必须有律动性,同时还要考虑能不能“琅琅上口”。比如《龙拳》里一段:

以敦煌为圆心的东北东这民族的海岸线像一支弓那长城像五千年来待射的梦我用手臂拉开这整个土地的重

再比如说《爱在西元前》其中小巧精湛的一段:

祭司神殿征战弓箭是谁的从前喜欢在人潮中你只属于我的那画面

经过苏美女神身边我以女神之名许愿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漫延

拼凑字词仿佛成了方文山的嗜好,这种方式给了读者无限的FATASY的乐趣:延绵不绝的浪漫风光,古代文明的无尽遐想,同样给予了现在生活在E时代里的人贴近心扉质朴的感受以及积极乐观的想象空间,可谓难得。也从某个角度来说给了如今“不求甚解”且喜欢猎奇的青年一代一种盲目的崇拜。对于给予自己新奇感和自由感的人,一般都很受爱戴。“哦,请在今天给我们花丛中的欢乐;请不要让我们思考得太远……让我们留在这里,在这一年中最有生机的春天。”[4]也许这是青少年喜欢甚至狂爱JAY的理由之一——也是偶像崇拜的理由之一。

有人说方文山所作之词无实际意义,而且有“口水诗”之嫌。并且一群先锋诗人也群起而攻之,说他败坏诗风:

“时下最火的周杰伦的歌也被指无实际意义。北村认为:我们现在流传的很多音乐,里面所表达的主题非常空洞,毫无价值,只有刺激,没有心灵的原始感动。我曾经听过周杰伦一首歌,前面几句听起来好像是怎么该,怎么该,后来考察了一下,它实际是客家话里的干什么,干什么。有哼哼哈嘿是很符号化的,没有实际意义。无论是摇滚乐还是流行歌曲,歌词是很重要的,歌词是抒情的主体,对歌词的感受才是感动的重要源泉,否则旋律将成为无根之草。”[5]

的确在有些词里面,所反映的情感有些夸张,不过还是可以理解,因为这些词基本反映了歌手的心情。例如《七里香》中一段:

雨下整夜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院子落叶跟我的思念厚厚一叠几句是非也无法将我的热情冷却你出现在我诗的每一页

我曾经听到过无数的人怒斥周杰伦,说他吐字不清,歌词乱搞,哼哼哼哼……这种RAP在国外早已被广泛承认,并一直被人们所喜爱——可中西方文化毕竟不同,实话说,有些词不查BAIDU是不会听懂的:

不知不觉你已经离开我不知不觉我跟了这节奏后知后觉又过了一个秋后知后觉知后觉

这里的“不知不觉”和“后知后觉”几乎听不出来有什么分别,同样,在《同一种调调》里,复杂的读音就更难辩了:

那骄傲才不会寂寞的很无聊书框的城堡像欧洲情调对著这张海报我们在远距离欣赏与微笑沉默无法伪造我们同一种调调不关心天气预报因为那无关紧要……

其实在主旋律和前文间还有那么几句RAP,可是谁也不可能听的出“下面开始……”这一段。

他们倒是奇怪的很: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被这个年轻人那么快吸引住了呢?很可能是因为现在的人想从音乐当中释放自己的压抑,找到精神寄托,古典乐曲毕竟只对少数人起作用,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需要一种通俗易懂,又不被学者广泛承认,有特点,有风格,轻快,有节奏感,这正是JAY。

不过作为一个流行歌手,作为一首流行歌曲的词作者,所作成的词能像这样的能有几个?再说先锋诗人一派既然看不惯,满可以拿出作品,堂堂正正较量一次,世人自有公断——为何只是怒斥?如果歌词内全是哲理诗篇,干脆去读《叔本华精选集》罢了,这样也达不到音乐真正的效果。世人自认不甘,却又不才,只会怨天尤人。“如今,能做英雄的往往被想做英雄却做不了英雄的人踩在脚下。”[6]这样的例子多的不可记数,“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长江万古流”,“评论者往往被人忘却,而文学作品将被世人铭记。”[7]

有人说在JAY的音乐里,所有的“人”的形象逐渐变大,而传统的“国家”“民族”概念却逐渐淡化,这与审美观念有关,其实,永恒的主题还是人自己:

“在审美对象上,存在着空间恐惧的中国人自认自己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永恒的主题,人们在作品反映的大自然中寻找自我;而西方人相信“人是万物之灵”,人是艺术的永恒主题。在审美理想上,中国人追求的和谐是内容美方面的,或为人与社会的统一:克制、中庸;或为人与自然的统一:空灵、淡泊。西方人谈论的和谐是形式美的精致,在内容上大抵是主人公与世俗的矛盾冲突。中国人讲意境,西方人讲形象;西方人讲典型,中国人讲中庸;淋漓尽致的高潮是西方艺术追求的目标,藏而不露的含蓄是中国艺术的上品;西方人的革新在离经叛道,中国人的创意是厚道宗经。有趣的是我们一面表示要弘扬民族文化,一面却用诸如形象、典型、高潮、色彩丰富等等西方的眼光审查中国作品,有些被认为缺乏个性,有些则被评为单调,等等。在这批评尺度的影响下,我们正在渐渐地失去自己的品味而愈来愈向西方标准^-^拢了。”[8]

民族性到底应不应该颂扬?答案是肯定的,民族的文化是重要的,但我们往往忘记了自身的存在,当我们望着十几亿的中国人时,容易丢失自我——我们需要共性,但宇宙不只因共性而神秘,它是因为单独的个体而生机昂然。我们在周杰伦的音乐中,确实能发现自我的潜力。“读完它,然后扔掉它吧。”[9]我们在研究美学时,不能不考虑精神领域的出发点。同理我们在讨论周杰伦和他的音乐的问题时,也要从这方面来权衡。“辩证思维使中国人早就懂得事物发展的不间断性和对立事物的相互转化关系。但这亦给我们的思维带来了不可知论和折衷性的色彩,汉语的非节奏性和四声变化,这一切给中国传统音乐带来了散文化的特征。”[10]我们要回归自然,重新找寻失去的梦想,找寻自己的闪光点,而不要盲目模仿。

“不光现代主义是这样一切先锋性的思想似乎都难以逃出被转化的宿命。这是因为先锋往往意味着对既有秩序的冲决,但一种决绝的态度,不仅会使秩序也会使破坏者自身陷入虚无枣所以彻底的革命总是迎向虚无,迎向一切秩序的否决,迎向一切可能性,或者说,绝对意义上的革命就是绝对的自由,而非其他,一旦革命无力承受如此之“轻”,它就会发生内在的转向,既改其革命的初衷,又对其所欲革除之秩序分外地迷恋起来,从中发现了自己的归宿。”[11]

可以说现代的教育体系不允许个体的迅速发展,在未来20年内,“共性”社会还是要持续很长时间的。所以周杰伦和他的音乐出现了,给了我们一点珍贵的慰藉。

结语:

“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可以概括世界之一切,它是推动进步的。因此爱因斯坦下了一个断语:‘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12]也许森林中的家园对我们来说久违了很久了,在此建议大家,常找找那片森林,在狭窄的社会里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展开全文

热门推荐

相关攻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