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为什么是有5个卒5个卒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典故
2024-07-14 01:39:17作者:饭克斯
象棋每一边都有五个卒,五个兵,而且每次只能选择走一格。可能在很多新手眼中,这五个卒就等同于炮灰,几乎很少会走动,但在高手手中卒往往能决定最后的胜负。很多人好奇卒为什么是有5个,其实这背后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典故故事。对于喜欢下象棋的人来说如果能够灵活运用场上的卒,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过了河那就有可能变成卒的天下。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这段历史吧。
象棋是国民喜闻乐见的一项体育活动,除了那些特大、大师们或专业、或商业的比赛之外,男女老少爱好者或者隔空对阵,或者在街头巷尾处枰间论道。吸引众生的是,与专业选手静默斗智不同,马路边下象棋可以大呼小叫,可以争得面红耳赤,观战的可以喧宾夺主直接上手,更有甚者,因为下棋一言不合大打出手也不是什么希罕事。明明棋盘清清楚楚写着“观棋不语真君子”,另一侧偏偏又要来一句“见死不救是小人”。如此一来搞得观棋的人郁闷不已,站在一边一语不发看半天,临走忍不住还得告诉要被对手打死车了。
象棋运动虽然有群众基础,但大多数人对象棋文化了解的不是很多,但稍具“马走日、象飞天”这些基本规则,就敢蹲在马路边和不认识的对手赌包香烟。
笔者棋力有限,虽然也打过一阵子谱,但最多能算是江湖野路子,棋下的一般,但对象棋文化很感兴趣,今天就壮起胆子与大家探讨一下象棋为什么会有五个兵,五个卒?究竟是兵厉害,还是卒更狠一些?
也许有的人会觉得这个问题有点太过小儿科,其实不然,千万不要自以为是,我大中国文化底蕴深厚,只要留心的话处处皆是学问。
象棋棋盘为什么是方的?车为什么要走直道?都是炮,红黑双方为何又要分为“炮”与“炮”呢?这些问题都需要专门篇章论述,今天只是简单的扯扯“兵”与“卒”。
象棋是一种相对公平的竞技体育,双方子力均等,隔了楚河、汉界对峙,按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的道理来讲,棋盘上兵多一些才好,怎么只放了五个呢?或者又会有人跳出来说这是与棋盘的大小有关,如果我们制作一个稍大的棋盘,就可以放一个班的兵力在前冲锋陷阵了。这话说的没毛病,只要你棋盘足够大,把李云龙的独立团也可以全拉上前线的。
这种排兵布阵,大约应该归类为沙盘推演,而不是我们所讲的下象棋了。
虽然说中国象棋完全成型是在一千年前的宋代,但任何事物都是有其起源的。据文献记载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象棋流行了,只是彼时象棋与现在我们看到的象棋不同。最早的象棋是模仿当时的兵制而形成的一种棋类游戏,因此今天棋盘上的五个卒,五个兵是和当初的兵制有关的。
战国时期群雄并起,你来我往互相攻伐太过寻常,棋盘的小方格本来代表了上古的井田制,诸侯间相互杀伐争雄就破坏了这种制度,发展到秦末,刘邦项羽争霸,就有了楚河、汉界。明明是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所谓规矩都是强人制定的,也是随时加以破坏的。想要问鼎中原,就必须要突破防线。
任何战争中兵与卒都是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炮灰,他们有进无退舍生忘死。他们人数众多,一往无前的推动了历史车轮向前,却默默无闻
最早的“兵”并不是特指士兵,而是指兵器、兵刃,据说,西南蛮夷蚩尤掌握了青铜冶炼术,制造出了戈、矛、戟、酋矛、夷矛(此为五兵之一说,为车战之五兵)这五种青铜兵器,于是率领手下来夺取当时的主要产盐区涿鹿。黄帝自然不会拱手将涿鹿让人,双方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传奇证明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站着几个开了外挂的女人。
本来装备落后的黄帝根本不是蚩尤的对手,就在他快要败亡的关键时刻,九天玄女从天而降。男女联袂收拾了蚩尤,为了泄愤,黄帝残忍的将对手分尸,身首异处蚩尤的胃里多了一些填充物,变成了有史以来第一颗血淋淋的足球(蹴鞠)。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各种新的兵器先后研发投入战场,出现了步战的五兵,与从前不同之处就是多了方便进攻的弓矢。再后来五兵就成了手握五种兵器作战的士兵,他们的作战模式是这样的,最左侧和右边的士兵手持弓矢,中间的士兵双手持矛,左右士兵手持戈、戟负责防护中间士兵的两翼安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五个士兵在战场上“长以卫短、短以救长”,相互协同作战。
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兵”与“卒”到底哪个先出现的,但根据甲骨文来看,卒与兵有着明显不同的,卒的甲骨文,样子就是披着甲胄的人。而最早披甲胄作战的,不会是负责冲锋陷阵的士兵,而是高一级别的作战人员。就算是按先有的青铜兵器,后有甲胄来分析,卒在军中的地位也略高于兵。多了甲胄加持的卒,作战力自然要高于普通的士兵。因此个人以为“卒”要比“兵”厉害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