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丰子恺散文》有感

2024-07-13 04:29:48作者:饭克斯

读《丰子恺散文》有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我整理的读《丰子恺散文》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丰子恺散文》有感1  茫茫宇宙,芸芸众生,从何而来,向何处去,我不知道,但读了丰子恺的散文,我想他是知道的。

  丰子恺的第一篇散文,已向我鲜明的揭示了万物运行的第一基本,那就是“渐”。是啊——不论春到夏,秋到冬,无论芳华落尽,红颜老去,无不是在淡淡的渐变中运行的。或许真正这样淡淡的渐变着运行着的,还有时间。

  “时间”,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和空间差不多么,不是一字之差么?不,至少我们能看见空间,能摸到它,能切身的感受它,但时间呢,她看不见,摸不着,几乎是虚幻的,但又令人感觉无处不在。倘若说空间是一幅画,一副立体的,包罗万象的画,那时间则是一首歌,一首听得到而又听不到的太虚之歌。

  丰老说,有一列火车,车上的人都极明达,有的让其座位与老者,有的高呼“不要乱”“有秩序”,但另一列火车——“人生”就不同了,每个人的人生,很少有如此明达,所以百余年的寿命,定然太长。

  但我相信,虽然少,但能胜任百年千古寿命的人定然还是有的。而且我也相信,人类社会中的凶险惨烈的战斗一定会少的甚至没有,而与“火车”上一样谦让,和平,但这只是我所相信。

读《丰子恺散文》有感2  丰子恺的散文通过写儿童的天真、写百姓的不幸,写生活中的一切琐事,歌颂儿童的纯真无邪,同情民众的不幸遭遇,表现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幸福快乐生活的憧憬,对光明理想社会的渴望、这种善良、慈爱和博大的情怀几乎在丰子恺的每一篇散文中都能读到。

  现今我已读完了《丰子恺散文》,下面就来具体叙述一下本书给我的无限启发:

  作者用亲身经历向我诉说了学习的真谛,学习其实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枯燥乏味,学习是一件乐事,但需要一个条件——苦。能下苦功者自然觉得学习不会累,感觉轻松是排除枯燥乏味这一传统概念的一大前提。作者的苦学经历让我备受感动,作者的休闲时间基本都是与书相伴,且作者是去往世界各地学习,因为此,作者又画得一手好画。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当然最后作者也是我国的一位优秀的翻译家。

  作者学习时并没有闭门造车,也没有半途而废,而是充分挖掘学习的乐趣。我认为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应该多培养自己对于读书的兴趣,毕竟一味地去靠死记硬背是最不可靠的学习方法。其次要增强自己的意志力和对学习的信心,毕竟,我也将要踏入高中的学习旅程。高中的学习生活更加艰苦,需要我能够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会向作者一样,懂得下功夫学,懂得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在书中我看到了父亲的责任心。作者是一位有着多位子女的父亲,在作者辛苦养育子女们的同时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父亲悉心记录着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在自己惹得孩子们不快乐或不高兴的时候能够反思自己应当如何做一位好父亲。这一幕幕给了我很大的感触。责任事一个人的标志。具有责任感的人才是活得有价值、有意义的人。

  一个人是否具有责任感,关键看他为这个社会付出了多少。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就要承担不同的责任。我们作为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承担责任这条路上,我们可能会遇到些许挫折,但是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世间没有不劳而获,牺牲才会后回报。付出相应的代价那也是理所应当的。所以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具有责任感的同时也要有坚强的毅力,这样才能做到尽到责任,得到回报。

  在书中,《中国就像棵大树》一文中,作者提到中国就像被斩掉许多枝节的大树一样,但在劫后余生中国重新振作起来的时候,这棵大树势必会比之前更加的枝叶繁茂,而中国也将会越来越强大。在这里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以及具有奉献之心的历史责任感。由此可见我们中学生努力学习将来也是要为打造更强大的中国而尽一份力的`,肩负着历史责任的我们一定不负厚望。

  作者的散文大都娓娓道来,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就如同在与朋友闲话家常,亲切自然。

  作者是一个善于观察、细心发现的人,他写散文来记录孩子们的游戏吵闹,回忆师长的音容笑貌,就连身边的小猫、白鹅、蚂蚁也都成了写作描述的对象,他的散文具有人间关怀和平民气质。在他的笔下一切都显得非常清白、明净、天真、自然。

  现在的我们在写作时通常局限在一处而停滞不前。一方面原因是我们阅读的课外书目比较少,另一方面原因就是我们太努力想要构造完美华丽的词藻,但却又冥思苦想而不得,最终“精心编造”出来的文章通常都是那一类矫揉造作、风花雪月的三类文章。往往很难于得高分。

  在这里我们可以向作者学习,多观察,放眼仔细去看看你周围的世界,发现你周围事物最美的一面,之后多读书,积累好词佳句,加以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配饰,一篇平凡事物中充满着不平凡文化底蕴的文章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

  写作不一定要“匠心独运”,但方法以及变通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

  真诚,写作要真诚,真诚地表达出你内心所想,不必过于修饰,在艺术技巧上用笔简单朴素,才能营造出生动传神的氛围。

  通过阅读《丰子恺散文》,不仅在为人与学习上给了我诸多的思想教益,并且在写作上也激发了我很大的兴趣,给予了我很多启发。

  让我对于学习与用笔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于即将进入高中生活的我,一定会以丰子恺的散文作为写作的起点,并在此基础上追求更好的卓越!

读《丰子恺散文》有感3  早闻知丰子恺的散文和漫画,乃一绝。可以堪称世界级的大师。看完《丰子恺散文》后,在内心的许多烦恼和纠结同时不知去向。

  都说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文章,见字如见人。果不其然从丰子恺的散文集中就所知他的性格童真,哲性,有很高的人生感观和见解,对于人或事都是一个淡薄名利,而又开朗通达的人。

  该书由七十多篇的小散文组成,多是作者在平常事物中所撰写而成,从出版的时间以及文章落脚的时间来看,都是1972年前所撰写,可以说年岁比我还大。所以一捧起这本书,感到有一种岁月的厚重感和历史感。

  《渐》是该书第一篇文章,写于1925年,推算当时的作者应该在27岁的青春大好年龄,许多人在这个时候应该有憧憬,有魄力,而作者这篇《渐》却写出了一个对世态有体悟之感。

  文章首先描述人生圆滑正如书中写到“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要素,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因为变更是渐进的…”。作者用“渐”来描述出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心里变化。

  孩子的天真往往是最可贵,最难得的赋予,可在成长和欲望的膨胀之下,初心都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变得各取所能,各自发挥。有的人从富豪变为乞丐,有的人从学生变为学者,还有的人不再是单一的只为吃穿的人,因为在他们内心越来越渴望更多的美好,甚至为其犯下违法违纪的勾当。

  作者用“渐”来形容人的变化,社会的变化以及许多事物的变化,其实是在告诉我们,许多人或许多事物并不是立马形成,而是日积月累中逐渐而成,就好比一个孩子的成长教育,并不只是一个成长的问题,每天的习惯、爱心、善良都是在一点一滴中显现。

  “渐”的本质是时间…”的确,没有时间的蜕变何来宇宙中的浩瀚长河。渐,多余山河,改变山河,也能改变历史。作者在结尾部分引用了一句话“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丰子恺出生在浙江崇德石门湾,而最近出游的乌镇在其附近,在这样一个水清舒适的环境中成长,可以想象当时的作者是在怎么的愉悦、轻松环境中。因为有游览的图像在脑中,当作者描述自己的家乡和居住的环境时,就能勾画出一个水流环绕,砖瓦结构,屋檐高巍的图案出来。

  文中作者多次提到船和水,因为在其周围是由杭州运河所环绕,所以出行中的作者多半以船为工具。

  青春期的作者在人生中遇到了两位恩师,一是弘一法师,另一位就是夏丐尊,两位老师对作者起着较大作为,对于他的仕途和创造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可以说没有两位的引指,就没有后来的作者。

  作者以散文著称,其笔脱俗而风趣,哲深而不凡,我们在作者的文章看到了一个淡泊名利的人,在作者的笔下还看到了一个风趣的智者。

  作者除了写作,还有他的漫画享誉世界,独特的构思和细节的表现,让我不由想起看到的一篇关于《细节之美》的讲座,其实在丰子恺先生的笔下,无论是散文,还是漫画,都在抓住细节,抓住内心世界的,所以作者的漫画仅仅是几笔,没有夸张的色彩,只是一个人形的表现,仅仅在于抓住细节的过程,凸显出画中真正的深入内心的笔触和感想。这就是丰子恺的长处。一个内心细腻,观察端详的人。这也是作为后人应该学习的地方和借鉴之处。

读《丰子恺散文》有感4  家里的《丰子恺散文集——缘缘堂》常是放在书桌上的,挑灯赶作业累了,翻开翻开看一看,就算是休息。丰子恺的这本散文集,几乎全是发于生活,但以小见大,从琐碎纷乱的生活小事中,引出富含哲理的深刻思考。他从来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从来没有华丽的描写,所有文字语言都是那么普通,但总富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把你带到一个独特的世界,一个用纯洁的心灵,用思考的眼光看待每件事物的世界,让你沉醉其中,产生共鸣。即使他写的并不是现代的生活,而是早已过时的清朝,但他的思想,语言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丰子恺先生的文章仿佛专门和我捉迷藏,往往初读一遍觉得平淡无奇,可书页快要翻到下一页,又觉得这一页颇有趣味,再一读,啊,原来如此,仿佛书中的妙意全部展现在我的面前了,可是还有更深层的思考被你的满足埋藏在你的脑海里等着你发现。这才是真正的常读常新,寓意深刻,味馥而其境悠远。

  拿《白鹅》这篇文章来说吧!听了老师上了无数节课,看了小学生写了无数片读后感,感觉的是遗憾。他们还只是停留在白鹅可爱着一个层次,接下去的几个层次,根本没有涉足。为什么不多读读呢!为什么把自己的思维要禁锢在框架中呢?丰子恺散文选集

  “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畜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初读此处,我也是觉得这鹅真是可爱得可笑了,可再读一会儿,这段文字仿佛就自己与原来看的几段文字间连接上了公路,开始互相交流,最后仿佛发现他们有着惊人的一致性。这鹅是傲慢的,丝毫不知强中更有强中手,见自己在鸡鸭犬兽之中能称王称霸,就自以为可以在所有人的面前乱闯,多可笑,真是夜郎自大。这可不就像清末的中国吗?见周边的日本,阿古柏,俄国的侵略都被一一打退,就自以为天下无敌手,可不就是白鹅见鸡鸭犬兽都怕自己的骄傲嘛!可实际上呢?比中国强大的国家多着呢,只不过远在欧洲而已。

  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确实不错,可如果有一个像慈禧这样垂帘听政的太后呢?我们应该用知识武装自己,而不是用心理鸡汤来迷惑自己。我们需要的是忧患给予我们的动力,而不是心灵鸡汤给予我们的暂时平静的假象。

展开全文

热门推荐

相关攻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