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郃被乱箭射杀的那一刻,诸葛亮就明白自己中计了吗

2024-07-13 02:48:56作者:饭克斯

这个问题并不准确,张郃之死并非司马懿故意安排的一场阴谋,只是单纯中了诸葛亮的计策而已。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第四次率军北伐。而之前坐镇长安,负责抵御蜀军的曹真恰好重病不起,无法出征,所以魏明帝曹叡就命令驻防荆州的司马懿去长安,率领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将前往陇右迎战诸葛亮。

不过事实证明司马懿和诸葛亮相比还是要略逊一筹。两人在战场上相遇以后,先是留守上邽的魏将费曜、戴陵被诸葛亮击败,还被蜀军抢收了当地的麦子。随后司马懿亲自率兵赶来,也被诸葛亮引诱到卤城一线击败,魏军损失惨重。

好在此后蜀军因为粮尽不得不退兵。司马懿见有机可乘,于是命张郃带兵前去追击。张郃认为兵法上讲究“归军勿追”,司马懿却固执己见,命令张郃前去。张郃无奈只能带兵去追,结果在木门道遇到蜀军伏兵,中箭重伤而死。

现在网上有些人结合后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控制了曹魏军政大权,继而他的孙子司马炎篡取了曹魏江山,认为司马懿不顾张郃劝阻,坚持让张郃带兵去追击蜀军,其实是故意要借蜀军之手将他除掉,以便铲除忠于曹魏的大将,为自己将来篡权做准备,不过这个想法其实有些过于异想天开了。

确实根据《晋书·宣帝纪》记载,曹操因为司马懿“有雄豪志”,又有“狼顾之相”,属于野心勃勃之人,不可能久居人下,因此对他非常提防。只是曹丕对司马懿很信任,加上司马懿早年也是小心谨慎,曹操才没有将他杀死。而且司马懿后来也发动了政变,控制了曹魏的大权,看上去似乎是一个野心家。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司马懿早年曾经多次拒绝曹操的征召,不愿意入朝为官。知道首次征召过去七年以后,曹操下令再不应召,就要将他投入大牢,司马懿才不得不接受征召入朝。从这点来看司马懿并不像是很有野心的人,否则他不可能安心在家赋闲这么多年不入朝。

而且重要的是,司马懿后来发动高平陵之变,其根本原因是曹叡早死,继位的曹芳年幼,只能让司马懿和曹爽担任顾命大臣辅政。而曹爽在和司马懿共同辅政不久以后,就故意架空司马懿,独揽大权。

曹爽能力有限,执政期间倒行逆施,导致曹魏国力下降。忠于曹魏的大臣见此情景,才纷纷联合起来,请资历最老的司马懿领导大家将曹爽赶下台。而司马懿也担心曹爽会对自己不利,于是发起了高平陵之变。

可是高平陵之变发生在公元249年,曹叡则死于公元239年。司马懿的年纪足足比曹叡大了二十五岁,在公元231年和诸葛亮交战时,他根本不可能在八年前就预见到比自己年纪轻那么多的曹叡会死在前面,而且还是英年早逝,才三十六岁就死了,留下一个年幼的继承人。更不会想到十八年以后自己还能活着发动政变。

正常情况下按照曹叡和司马懿年龄的差距,应该是司马懿先死。而只要曹叡活着,肯定是亲自执掌朝政。而且曹叡在位期间显示的能力也比较强,不会让朝臣们离心,也不会让大权旁落,司马懿根本没有机会发动政变。

所以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司马懿不会考虑未来如何篡权,更不会想到需要铲除曹魏的忠臣。

考虑到在张郃死前,司马懿两次错判诸葛亮的动向,连吃败仗。因此这一战张郃战死,司马懿应该只是和前两次一样,没有发现诸葛亮的意图,以为是个战机,结果却中了计而已。至于算计诸葛亮,他根本就没这个能力,否则也不至于被打得那么惨了。而张郃则比较倒霉,虽然判断正确,可惜他职位没司马懿高,最后只能去送死了。

展开全文

热门推荐

相关攻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