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训练文言文

2024-07-13 01:55:28作者:饭克斯

1.求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十篇(附答案)求大神帮助一、画皆以人重子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京、卞②④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

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③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注释:①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②章、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

③颜鲁公:即颜真卿。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

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阅读训练l、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中加点“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若听茶声然B.诗文之属莫不皆然C.杂然相许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一钱不直:_②后世见者必宝之:_3、翻译下面句子。①后人粪土视之译文:②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译文: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诗歌、文章、书法、绘画是否受人重视都与人的品格有关。

B.作者认为苏轼、黄庭坚的书法绘画作品流传下来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高。C.作者认为章、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书法的人。

D.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其实不好,后世喜欢的原因是颜真卿的品德好。5.填空。

①“苏、黄”中的“苏”指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他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唱,其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怀念和祝愿。

②永叔,即,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参考答案1、B(这样),……的样子;2、①值②把……当宝贝,珍爱、喜爱;3、①后来(世)的人们都把他们的书法看作粪土②古代的人大都会书法,只有那些品格高尚的人(的书法)才能流传得久远;4、D;\5、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②欧阳修二、以学自损,不如无学夫学者,所以求益①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昂大,凌忽②长者,轻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仇敌,恶之如鸱(chī)枭(xiāo)。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注释:①求益:求得长进。

②凌忽:凌,欺侮;忽,轻视。③同列:同辈。

④疾之;怨恨他。⑤鸱枭: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

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①所以求益耳②人疾之如仇敌2、指出下列句子属何种句式。

人疾之如人仇敌,恶之如鸱枭。()3、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此”指代的内容。

4、短文告诫人们的一个道理是◆参考答案1、①用来……②痛恨;2、状语后置;3、读数十卷书,便自高自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4、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切忌傲气。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④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⑤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选自宋·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

②辄:往往,每每。③沃;浇。

这里当”洗”讲。④啖;吃、⑤谗:说人坏话。

阅读训练1、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并释义。①啖粥而读音:义:②辄以水沃面音:义:③食不给音:义:④乃至被谗受贬音:义: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①②③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名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参考答案1、①dan吃;②wo洗③ji供应④chan说别人坏话;2、B;3、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②妻子的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5、揭示主题四、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倍⑤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

④迨:等到。⑤倍:同“背”,背诵。

阅读训练l.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患记问不苦人()②迨能倍诵乃止()③迨能倍诵乃止()④咏其文()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子墨子九距之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D.京中有善口技者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

2.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六)1、且:几乎,重达。

募:招募。

徐:慢慢的。

实:装满,充实。

2、用大的木材做成秤锤秤杆的形状钩住铁牛,慢慢的去掉船里的土,船浮上来,铁牛也被拉出来了。

3、怀丙和尚先用两艘大船装满了土,放到铁牛两边,系住铁牛,然后用一根大木头做成秤锤秤杆的形状,保持两船对铁牛的拉力平衡,然后慢慢的去掉两艘船中的土,依靠水的浮力,慢慢把铁牛拉出来。

(七)1、D

2、C

3、假使让你的白狗出去,而变成黑狗回来,你不感到奇怪吗?

4、要认识到事物都是在变化的,不能只通过表面现象判断本质。

(八)1、敬:尊敬、孝敬。恕:宽容、宽恕。诚:诚实、诚信。静:沉静、淡泊。勤:勤奋。润:帮助别人。

2、德成、学成、艺成、功成。

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4、要修养自己的品德,善于读书,取其精髓,勇于开拓创新,为国家人民效力。

3.求10篇初中课外文言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浦口区桥林中学语文组一、《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2、术未尽也()3、先则恐逮于臣()4、夫诱道争远()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注释:①管仲、隰(xī)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挖。解释加点的词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遂得水()翻译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文中故事是成语的来历,现比喻参考答案: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一)(一)、赵襄主学御全文译文: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不多久,就和王子期驾车比赛,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在了后面。

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把技术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技术是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

凡是驾车赛马,最要紧的是马套在车上舒适安顺,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现在您落后时想赶上我,领先时又怕被我赶上。

实际上赶马上路,远途竞赛,不在先就在后,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1、.向2、穷尽3、被4、发语词二、1、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

2、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3、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三、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

赞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二)、老马识途全文译文: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归途。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

于是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归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

于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一、1、通“返”,返回2、道路3、找到二、1、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2、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三、老马识途有经验,能带领新手工作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二)浦口区桥林中学语文组一、《学者有四失》①学者有四失②,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③,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④。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⑤。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注释:①选自《礼记·学记》。②失:过失,缺点。

③失则多:意思是,失之于学得过多。④止: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

⑤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或失则多(2)、然后能救其失也_________(3)、或失则易_______________(4)、长善而救其失者也2、下列句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是()A、教者必知之B、虽与之俱学C、此四者,心之莫同也D、学而时习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2)、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3)、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二、《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①而反。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②也。向者使③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注释:①缁衣:黑色的衣服。

②犹是:像这样。③使:假使。

阅读训练1、下面加点的“之”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杨朱之弟曰布B、迎而吠之C、莲,花之君子者也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衣素衣而出_______________(2)、衣缁衣而反_______________(3)、子亦犹是也3、翻译句子。

(1)、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2)、向者使汝狗。

4.【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失亲得学】【原文】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译文】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5.金牌阅读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中考版全部答案参考答案[1]z7{*R|U(一)共7分1.B2.(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Y9(%3.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二)共7分4.(1)先前,原先(刚才)(2)暗中(3)交换(3分,每词1分)5.(唐临)始终没有张扬家僮的过错。(2分,意对即可)6.示例1:赞同,他们二人为人宽厚,善于待下,这是一种美德。示例2:不赞同,他们的做法,是对下属的纵容,容易导致下属再次犯错。(2分,根据表达,酌情给分)(三)共8分7.C8.B9.“惊惭”的原因是打死的鸭子是能言之鸭,进贡之鸭,名人之鸭。内官是个惧上欺下的人.(四)共10分10.⑴给⑵等到(等)⑶于是,就⑷书写(写)11.A12.入抱犊山,学书三年;未得笔法,捶胸呕血;盗墓求书;学书画被过表;精思学书,如厕忘归;每见万类,皆书象之。(五)8分13.⑴得到⑵但是、但是⑶除掉、去除⑷这(或“它”),代指竹子(4分,每小题1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714.我们江南人砍掉竹子把它们当柴烧(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15.“物以稀为贵”、“不同地方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或“事物的好坏贵贱是相对的”(2分,意思基本对即给分)fXX'5­z(六)12分16、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17、C18、①南霁云知道贺兰进明终究没有为自己发兵的意思,就骑马迅速离去。②这只箭就是用来做标记的。19、拔刀断指、宁死不屈(七)18分17.①习:学习,研究,熟悉②发:打开③为:担任④明日:第二天18.①太祖皇帝常常劝他好好读书。.p5②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一读就是一天。③赵普的脸色没有丝毫改变,镇定的跪着捡起来退下。19.①年轻的时候熟读官员官吏制度治理国家方面的书籍,精通选贤任能治理国家。u②深入研读《论语》以其理论来治理国家。20.太祖皇帝刚开始对赵普举荐的人不了解所以“不用”,后来赵普再次举荐,太祖仍不了解还是“不用”并对赵普有些烦了,最后赵普坚持举荐,太祖由此看出赵普的忠心尽职,且体会到被举荐人的不一般,所以“重用”。(八)共10分21.(1)买(2)曾经(3)离开(4)正好(恰好)22.B23.我的心才变得坦然,不再挂念(这件衣服)24.只有不被外物拖累,人才会变得坦然。

6.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第一篇是六言六蔽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1)矣乎?”对曰:“未也。”“居(2)!吾语女。好仁不好学(3),其蔽也愚;好直不好学,其蔽也荡(4);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5);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6);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注释(1)六言六蔽:六言指下文说的仁、智、信、直、勇,刚六种品德,六蔽指与言想对的愚、荡、贼、,绞、乱、狂。蔽同“弊”。(2)居:坐。(3)不好学:指不学就不能明理,不能把握好“六言”的分寸,所以会出现“六蔽”。(4)荡:指无所适从。(5)贼:害。(6)绞:尖刻刺人。

全文翻译:孔子说:“仲由!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吗?”子路回答:“没有。”孔子说:“来坐下!我告诉你。喜好仁德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被人愚弄;喜好聪明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放荡不羁;喜好信实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拘于小信而贼害自己;喜好直率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说话尖刻刺人;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捣乱闯祸;喜好刚强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狂妄自大。”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仲由!你听过有六种品德就有六种弊病吗?

(2)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爱仁德,却不爱学问,它的弊病就是容易被人愚弄。

2、本段话里,孔子阐述了一个什么见解?(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喜欢学习,才能避免具有某种优秀品德的同时存有某种弊端。

这里所谈的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古成语称为“六言六蔽”。

仁、智、信、直、勇、刚都是好品德,都是我们应该喜好而加以修养的。但是如果不通过学习而明白事理,通权这变地把握其实质,便很容易偏执一隅,造成危害,从而由“六言”(六种美好的品德)变成“六蔽”。这种事例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是很多的。就以春秋时期为例,宋国和楚国在弘这个地方开战,楚军正在渡河时,宋军中有将建议冲锋过去消灭楚军。可宋襄公为了表示“仁”,说是“不鼓不成列”,要等楚军完全渡过河列好阵以后才开战。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自己也因伤腿而送了命。这是“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典型。另外如著名的“东郭先生与狼”的寓言故事,实№上也是说的“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的道理。东郭先生对狼讲仁慈,讲信用,结果拼命害了自己。这些教训都是非常深刻的。

推而广之“六言六蔽”实际上就是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本本主义,反对理论脱离实际。而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权达变,掌握精髓和实质。这是需要我们特别加以注意的。

这样的回答符合你的要求么?

展开全文

热门推荐

相关攻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