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王守仁

2024-07-20 19:17:59作者:饭克斯

王守仁(1472年-1528年),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中国浙江余姚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和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因他曾在余姚阳明洞天结庐,自号阳明子,故被学者称为阳明先生,现在一般都称他为王阳明,其学说世称“阳明学”。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哲学思想主条目:阳明学儒家显示▼隐藏▲儒学理论仁义礼知信

天命良知天理心性中庸诚敬

三纲四端五常五伦七情六欲八德

忠恕孝悌廉耻名节

格物致知内圣外王教化和谐大同

道统圣贤君子小人

经权文质礼乐

仁政王道宗法井田显示▼隐藏▲儒门人物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

孔子孟子四配

复圣颜子宗圣曾子

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十二哲

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冉耕

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显示▼隐藏▲古代儒者中国

董仲舒何邵公文中子

邵康节周敦颐张载二程朱熹

陆九渊薛瑄吕坤曹端王阳明罗钦顺

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日本

桂庵玄树南村梅轩藤原惺窝

林罗山木下顺庵新井白石

室鸠巢雨森芳洲祇园南海

石田梅岩山下龙二加地伸行朝鲜

王仁崔致远薛聪白颐正

安珦禹倬权簿李齐贤李穑

郑梦周郑道传权近李崇仁吉再

徐敬德赵光祖李彦迪李退溪李栗谷越南

朱文安黎括阮廌阮秉谦

黎贵惇潘廷逢张定琉球

程顺则向象贤蔡温显示▼隐藏▲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十三经》显示▼隐藏▲古典儒学中国儒学

经学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实学朴学日本儒学

明经道纪传道萨南学派海南学派

圣学古义学古文献学

水户学石门心学朝鲜儒学

退溪学派畿湖学派越南儒学琉球儒学显示▼隐藏▲当代儒学学者

熊十力梁漱溟马一浮

唐君毅牟宗三方东美徐复观

蒋庆杜维明成中英刘述先蔡仁厚霍韬晦学派

新儒家孔教运动学衡派波士顿学派显示▼隐藏▲相关事项六艺诸子百家孔子弟子纲常

儒教书院孔庙祠堂宗族

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科举国子监儒家文化圈查�6�1论�6�1编�6�1历王守仁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认为“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王守仁从“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出发,他反对朱熹的“先知后行”之说。王守仁强调要知,更要行,“知行合一”。[编辑]圣贤之学《大学问》是王阳明的主要哲学论著,反映了他的世界观。“大学者,昔儒以为大人之学矣。敢问大人之学何以在于明明德乎?”阳明子曰:“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岂惟大人虽小人之心亦莫不然,彼顾自小之耳。是故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是其仁之与孺子而为一体也,孺子犹同类者也;见鸟兽之哀鸣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焉,是其仁之与鸟兽而为一体也,鸟兽犹有知觉者也;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悯恤之心焉,是其仁之与草木而为一体也,草木犹有生意者也;见瓦石之毁坏而必有顾惜之心焉,是其仁之与瓦石而为一体也。是其一体之仁也,虽小人之心亦必有之,是乃根于天命之性,而自然灵昭不昧者也,是故谓之“明德”。小人之心既已分隔隘陋矣,而其一体之仁犹能不昧若此者,是其未动于欲,而未蔽于私之时也。及其动于欲蔽于私,而利害相攻,忿怒相激,则将戕物圮类,无所不为其甚,至有骨肉相残者,而一体之仁亡矣。是故苟无私欲之蔽,则虽小人之心,而其一体之仁犹大人也;一有私欲之蔽,则虽大人之心,而其分隔隘陋犹小人矣。故夫为大人之学者,亦惟去其私欲之蔽,以明其明德,复其天地万物一体之本但是已耳。非能于本体之外,而有所增益之也。”[编辑]戒慎保真人性本善,良知现成,但要懂得戒慎恐惧,所谓“慎独”(独处时犹如在大庭广众前,言行、思想均合乎礼仪),“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没有丝毫不善夹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使心灵不受任何染污,这样良知自能百发百中。王阳明解释说:“夫心之本体,即天理也。天理之昭明灵觉,所谓良知也。君子戒惧之功,无时或间(间断),则天理长存,而其昭明灵觉之本体,自无所昏蔽,自无所牵扰,自无所歉馁愧怍,动容周旋而中礼(合乎礼节),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斯乃所谓真洒落矣。是洒落生于天理之常存,天理常存生于戒慎恐惧之无间(间断)。孰谓敬畏之心反为洒落累(牵累)耶?”[编辑]乡愿狂狷跟“老好人”乡愿相比,王阳明更欣赏狂狷之士。他解释说:“乡愿以忠信廉洁见取于君子,以同流合污无忤于小人,故非之无举,刺之无刺。然究其心乃知忠信廉洁所以媚君子也,同流合污所以媚小人也,其心已破坏矣,故不可与入尧舜之道。狂者志存古人,一切纷嚣俗染,举不足以累其心,真有凤凰翔于千仞之意,一克念即圣人矣。惟不克念故阔略事情,而行常不掩。惟其不掩故心尚未坏而庶可与裁。”他五十二岁时评论自己说:“吾自南京以前,尚有乡愿意思。在今只信良知真是真非处,更无掩藏回护,才做得狂者。使天下尽说我行不掩言,吾亦只依良知行。”

[编辑]至理名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展开全文

相关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