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甲板的概况
2024-07-20 18:42:09作者:饭克斯
航母的飞行甲板主要是供舰载机停放和起落用的。为了能停放尽可能多的飞机,以及飞机起飞、降落时所受的干扰小些,航母需采用比起船体宽度要大得多的飞行甲板。特别是斜直两段式甲板出现后,要进一步将起飞段板和着陆段区别开来,所以飞行甲板宽度更呈增加趋势。一般说来大型航母的飞行甲板宽度几乎是舰体宽度的2倍,中小型航母的23世界海军知识飞行甲板宽度约是舰体宽度的1.5倍。例如“罗斯福”号航母的飞行甲板最大宽度为78.4米,而它的舰体宽度为40.8米;基辅号航母的飞行甲板宽度为47.2米,舰体宽度约为32.7米。甲板的空间决定了航母一次可以投入作战的飞机数量,而甲板的大小,很大程度取决于航母的排水量。航母上的战机群,数量最多的是空中优势和攻击的战机,另外还配有作为海空搜索、电子对抗、空中加油、后勤和救援等作为任务支援性飞机,美国航母作战群,如果要跟前苏联同等的水平空中和海上作战力量对抗,需要整一艘大型航母的作战飞机才可以取得较可靠的自身防卫能力,而另外一艘航母的战机可以用于攻击。如果要应付低程度的空中和海上威胁,航母舰队作战上也需要有15~20架的战机,在甲板上随时待命执行舰队区域搜索,警戒和防卫任务,才可以满足基本的自身防护要求。如果一艘10万吨尼米兹级航母,一般可以带上80架以上的飞机,在最大投放的情况下,甲板上一次可以最多容纳45架左右的飞机,如果排除了作为必要防卫的飞机数量,这类航母可以一次投入25~30架的战机执行对敌方的空中控制或者对地攻击。而一艘5万吨左右的航母,可以装载40架上下的飞机,而甲板上一次最多可以容纳25架左右的战机,如果减去了必要防卫的飞机数量,这类航母可投入到对敌打击的飞机数量只能达到5~10架。如果要提高对敌的能力,这类航母不足以提供基本的自身防卫,而是需要另外的平台提供防护。从经济角度来看,10万吨大型航母的费用是45亿美元(2008年),而法国的4万吨航母费用是30亿美元,如果用作战能力与投资的比例来衡量,大型航母的投资效率更高。早期第一座飞行甲板是一条建在军舰上倾斜的木制坡道。EugeneEly是史上第一个从军舰上起飞的飞行员,他是在1910年11月14日从USS伯明翰号起飞的。在1912年5月4日,CharlesSamson海军中校成功的从移动中的军舰起飞。他驾驶他的ShortS27从HMSHibernia起飞,当时的速度为10.5节。早期飞机的起飞速度并不高,因此当母舰逆风航行时,飞机就可轻易的经由短距离加速而起飞。不久之后可拆除式的“起飞平台”出现在战列舰和巡洋舰上,使得飞机可以从战舰上起飞并进行侦察任务,虽然这些飞机并无法降落回母舰。在1917年8月2日EdwinDunning成功的将他的SopwithPup降落在HMSFurious的起飞平台上。他成为了第一位在战舰上降落的飞行员。但是在他第二次尝试降落时,机轮的爆胎使的飞机冲出飞行甲板,并导致飞行员的死亡。这使的他可能同时是第一位死于航空母舰降落易外事故的飞行员。在HMSFurious在上的降落尝试并不令人满意。要让飞机降落,必须要有足够的上层空间以利于调动飞机。因此HMSFurious回到船坞,在船尾安装了一条300呎(91米)的甲板。但是战舰中央的结构并未改造,这使的后方的甲板产生不利于飞机的乱流。全通甲板第一艘拥有现代构造的航空母舰是改造过的战列舰HMSArgus。她有覆盖于整个船体之上可供起飞与降落的全通木制甲板,并且不会被船舰上部构造的乱流影响。由于她的全通甲板,她并没有上部构造与烟囱。她的废气会经由船的尾部排出(但是这使的飞机降落时会受到不必要的升力影响)。缺乏指挥位置和烟囱使得HMSArgus并不令人满意,因此许多新的尝试被应用在HMSArgus以求补救。在一张1917年的照片中展示出了她位在右舷的“假”上部构造和烟囱(它们以帆布建造)。上部构造和烟囱被建造于右舷是由于早期的飞机引擎会使飞机受到向左的力。也就是说飞机起飞时会向船的左舷偏航,因此飞机起飞后会远离舰体的上部构造。此种结构成为典型的航空母舰布置,并且被应用在下二艘英国的航空母舰:HMSHermes和HMSEagle。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因为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定,战斗巡洋舰被禁止制造,因此英国建造中的HMSFurious、光荣级大型轻巡洋舰与美国建造中的列辛顿级战斗巡洋舰、萨拉托加号战斗巡洋舰被改造成为航空母舰。这也误打误撞的制造出非常优秀的航空母,因为她们拥有广大空间以及移动快速的优点。相较之下另一艘被改成航空母舰的老鹰号战列舰则因为拥有重型装甲而显得笨重且无用。早期因为各国海军都没有制造航空母舰的经验,因此常在航空母舰上加装巡洋舰等级的舰炮用来对抗靠近航空母舰的敌船。但是在二次大战中,随着航空母舰战斗群概念的成熟,这些舰炮都被拆除,改装上高射炮,航空母舰将攻击的能力集中于舰载机上,而将防卫的任务交给其他保护航空母舰的船只。在航空母舰将其重心转往舰载机上时,飞行甲板也成为航空母舰上最重要的部份,但当时的主流设计为将机库甲板建造在舰体结构中并做为强力甲板,而将飞行甲板建造为附加的上层结构,甚至美国海军在1940年代末期建造的艾赛克斯级航空母舰也采用此结构。直到1936年,英国皇家海军建造了卓越级航空母舰,其特色是两层封闭式机库包括在舰体结构中,并将飞行甲板作为强力甲板,以保护内藏的舰载机,虽然该舰仍采用错误的重装甲设计,但其内藏机库,以及将飞行甲板作为强力甲板的概念,是近代航母的原型。这也迫使航空母舰的吨位急速攀升,从1922年兰利号航空母舰的13,000吨,截止到2008年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100,000吨。装甲甲板在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舰队主力后,出现了是否需要再飞行甲板上增加一层装甲的问题。在飞行甲板上增加一层装甲可以让机库中的飞机有多一层保护,但是这使得航空母舰的机库体积减少,无法将飞机悬挂在机库顶(高度不足),并减少机库的飞机容量。直式飞行甲板直式飞行甲板,从航母出现直到50年代初,航母的飞行甲板都是直式的。其形状为矩形,防冲网把甲板分成前后两部分;前部供飞机起飞、停放用,后部则是飞机降落区。当防冲网放下时,前后两区合二为一,舰载机就能从舰尾向前做不用弹射器的自由测距滑跑起飞了。随着喷气式飞机的上舰,直式甲板的局限性就显露出来了。50年代初,英国海军上校卡梅尔提出了斜角甲板设想,经试验后证明它有许多优点,遂成为现代航母的标准甲板样式。斜角甲板斜角甲板分为两部分。舰前部直甲板为起飞区,后半部斜角甲板为着舰区,斜直相交处形成三角形停机区。斜式甲板的斜度以斜角甲板中线与航母首尾中线夹角来表示。斜角甲板的优点是着舰飞机未能钩住拦阻索时,可马上拉起复飞而不致于与前甲板停放的飞机相撞。另外舰载机起飞和降落可同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