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历史问题

2024-07-20 17:46:58作者:饭克斯

先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

其实你已经看过《东周列国志》了,虽然这是本小说,但是上面对这个的大致内容描述得应该还算比较清楚,可以回过头去看看。

你这里说的“东周”与“西周”,我不清楚你说的是一般来说的那个因为平王迁都造成的东西周划分还是战国时出现的的东周君与西周君?我就当你说的是我们一般说的那个好了。

西周早期的时候,实际有两个都城,一个是宗周(也就是西周的都城镐京)、一个是靠东边一点的成周。成周的建立是与当时周成王时期周公镇压殷商遗民造反有关的,是为了把这些“殷顽民”监视控制起来而建的城市。天子虽然一般是待在宗周的,但是成周后来也发展壮大,成为了拱卫宗周的重镇,建立了完整的政治系统。

周幽王的时候那就是烽火戏诸侯了,犬戎(和匈奴没关系)入宗周、杀了幽王并大肆劫掠,后来包括秦、卫等多个诸侯共同协作才将他们赶跑。但是宗周已经一片狼藉没法呆了。而且宗周距离犬戎的势力太近,这次赶跑了犬戎保不齐还有下次。因此刚刚被拥立为王(周平王)的宜臼才决定迁到成周去。一是因为成周完好无损而且因为之前的建设而比较繁荣,二是因为成周在宗周东边,离犬戎比较远。

这样一迁都实际上在当时人看来并没有如今这么明显的时代划分的意义。人们仍然是将我们现在说的“东周”和“西周”看成一个整体的。但是这次迁都在后人看来历史意义重大,因此便按照都城的相对位置而将都于宗周的周王室称为“西周”、将都于成周的称为“东周”了。

第二个问题吧,是这么一回事:

首先就是不要对东周王室的势力估计太高。它后来只能控制成周附近(也就是洛阳附近)的巴掌大一块的地方,实在太渺小了;纵然各大国与它相安无事,它再能够得到发展也敌不过各大国,尤其是它的西边是秦国。举例而言假如中国和印度打仗了,给加载这两个国家之间的不丹留下了发展的机会;但是无论不丹如何发展,它也敌不过中国或者印度。

而且实际上在你说的那个时间段,周王室的局面并不是这么乐观。先是在内部周赧王以后已经很小了的周王室又分成了小“东周”和小“西周”,力量更衰弱了;而且在它们之间还会爆发冲突。另外周边大国(秦、韩、楚)一直对它们有所觊觎。周王室在春秋战国早期还能够依靠其威望而勉强度日,而在七雄争霸之时就只能一次次地靠外交与谋略得过且过了。那个时候它们多次靠类似挑拨关系、求情或找第三国求助等方式逃过劫难。那个时候国家的钱财与兵员主要来源于农业和农民,而对于这样渺小的王室,它们没钱没兵也在所难免。

最后40多邑、两万多人,并不稀奇。第一“邑”不是我们想象的城市的意思;第二,那个时代的聚居点本来人口就很少,不能按照现在的标准来衡量的。像《史记·周本纪》上记载的一次西周君向秦国割地(这么小了还是要割呀!):“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这个是很清楚的。毕竟在宋朝之前,中国历代王朝的全国人口在最多时也就六七千万;而在那么一个战乱年代,一个成周周围的人口在这个数量上下也无可厚非。

本人属于在百度知道上答人文社科类题目比较认真的为数不多的人,一般的烂题目不答,只正经地回答严肃的题目或者更搞笑地回应本就已经很搞笑的题目。所以希望上面的答案LZ觉得满意。

展开全文

相关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