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世纪的德国一直没有统一,原因何在
2024-07-19 13:39:51作者:饭克斯
因为统一的民族主权国家本来就是近几百年才出现的新鲜玩意。而中世纪的政权组织形式也让一个今日标准的统一民族国家形成起来非常困难。所以德意志地区在中世纪的不统一是正常的,反倒是中世纪就统一的民族国家才是奇怪的。
问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注意一下:在1848年以前,今日看到的欧洲国家有几个是统一的?
答案是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俄罗斯。
ps:尼德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直到现在都是分裂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不同点存疑,因此可以说伊比利亚人到现在也没有统一。实际上1848年前欧洲还有个波兰,可惜也被瓜分了。爱尔兰和北欧诸国倒也算是“统一”的,可他们都是另一大国(英国or瑞典)事实的附庸。
作者:airbunny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748316/answer/12742040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和今日采取主权国家的制度不同,中世纪采取的是封建制。领土和附加在其上的权力、经济利益从属于土地的领主。大领主将自己的土地分封给小领主,小领主再将封地分封给更小的领主or骑士,从而形成了一级一级的封建制度。所谓的国家就是国王和效忠于他的臣下的集合。
这个关系看似坚固,其实非常的不稳定。作为臣下对自己的领主效忠与否并没有太大的实际约束力。一个封臣在自己的领地内可以说具有几乎完整的主权-土地、税收,以及更重要的,军队。如此一来高级领主和国王对臣下的约束力,除了对方的忠君之心和自己手里军事实力以外,可以说并不存在--考虑到中世纪时期贵族几乎为虚数的荣誉心,还是拿后者当约束力更现实一些。
如果君权足够强大,维持国家的完整倒还好。一旦君权衰落,或者某个贵族获得了足够的实力甚至因为继承权的缘故升级为了另一国的国王,那么封建关系就可能变得不稳定。由于欧洲王室继承非常严格的血统继承(“王侯将相真的有种”),作为臣下的贵族很难像中国的贵族一样起兵造反夺取天下(成功了一般也是不被承认的,除非依靠联姻),因此本国内新兴的大贵族更倾向于改为投靠实力更强的领主--顺便把之前领主封给自己的土地一并献了,或者干脆闹独立(or脚踩两条船)。由于中世纪时期并不存在罗马时代和今日标准的国家主权以及明确的国界,这种状况是经常发生的。
因此在中世纪,国家的存在和领土范围其实与民族并没有很大的关系--真正有关系的是封建关系。成功的领主可以在多个国家受封土地,甚至继承多个国家--最典型的例子是哈布斯堡家族,巅峰时候领有德意志、意大利、尼德兰的封地,同时还是波西米亚、匈牙利、西班牙、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的国王--而臣服于这样一个皇权的民族完全八杆子打不着。反之如果君权儒弱,则国王的权力将仅限于自己的直属领地,而所谓的国家实际上也是名存实亡的。例子比如12世纪的法国。国王的权力仅限于法兰西岛的一小块地方,自己的封臣们--安茹伯爵和诺曼底公爵(也就是英王)、布列塔尼亚公爵、勃艮第公爵根本没拿国王当回事。反倒是封臣们什么时候手头紧了,还会盘算下联合起来把国王暴打一顿抢光国库回家过年去。要不是当年法王拼了老命打赢了百年战争,和哈布斯堡瓜分了勃艮第,最后再靠联姻赢得了布列塔尼亚,法国这个今日典型的欧洲民族国家,可能早在中世纪就灰飞烟灭了。
如此可见在中世纪的国家组织形式下,“国家”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组织松散,定义模糊且不稳定的实体。因此形成统一民族国家本就是一件罕见的事。因此德意志民族在中世纪的不统一其实是不罕见的--统一民族国家才是罕见的。
到了文艺复兴以后,君权开始上升封建制走向瓦解的时代,“民族国家”这个概念才被开始当做君主收拢权力的噱头之一被摆出来。到了威斯特法伦条约之后,主权国家的定义才逐渐明晰,而不像封建时代一样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这种时候民族国家才有了走上舞台的机会--在这之前,民族国家这件事本身就是奇怪的。甚至到了1918年的十四点和平原则提出后,民族国家的概念才真正深入人心--而这件事到现在,还没有100年呢。
至于其他中世纪就存在的民族国家,大致也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距离当时的冲突较远,或者至少是可以把冲突范围控制在有限区域内的。这样他们才可能构建起来一个强大稳定的封建王室,从而将他们慢慢带入近代的民族国家。
而处在四战之地的德国,从开国后的萨克森王朝后就一直深陷内忧外患,加上搅屎棍一样的选帝侯制度,使强大的王权难以建立。好不容易三心二意的哈布斯堡王朝有了些恢复王权的苗头,又被一场三十年战争打回四分五裂的原形,甚至弄到哈布斯堡王朝更希望德国分裂的恶性循环里。
所以中世纪的德国能统一,才是奇怪了。
转载自: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