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四大雅,你有几雅

2024-07-19 12:00:39作者:饭克斯

古代文人四大雅:焚香、品茗、插花、挂画。

调查一下:您有几雅呢?

焚香重在“香”之美;

品茗重在“味”之美;

插花重在“色”之美;

挂画重在“境”之美。

但这四雅之美,如今却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此雅除了少数佛道宗门及写经墨客,多数人都不会。会者也是多数不精。

香有香道。古人焚香净手,方可读书写字,以为恭敬。焚香净气、焚香抚琴、吟诗作画和焚香静坐健身更是美好的习俗。

好香不仅芬芳,使人心生欢喜,而且能助人达到沉静、灵动的境界,于心旷神怡之中达于镇定。

清香微熏沁人心脾,贵在一个清字,清则静,清则逸,清则雅,清则脱俗。反之则乱则燥,则浊,则俗。

喝茶人如今还算不少,但是称得上品茗的不多,能追求禅茶一味境界的绝少,以茶代酒求健康者居多,牛饮者居多。

浮生若梦茶亦醉人何必酒。茶能通禅品茗实为四雅中之大雅。

茶有茶道“禅茶一味”,“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讲究的是心境相通,禅茶不二。

茶有三次生命,生根,发芽,抽枝,长叶,沐浴山水。

然后采摘、揉捻、炒……,终成正品。

最后投身甘泉,绽放、灿烂,涅槃重生。

对这得天独厚的味道,抱一颗感恩的心。闻香、啜饮,再三咂味,直至喉底回甘、神清气爽。偷得浮生半日闲,体会这样的生活,一生能有几回?

品茶之苦性悟佛家“苦谛”,人生有八苦,苦海无边。修心养性则苦后回甘。品茗可以产生与禅内在真谛相通的联想,帮助修习佛法,品味人生,参破“苦谛”。

茶性“静”,“和静怡真”,洁净身心,涤除尘凡。茶性“凡”,透过平凡,感识真奥,小中见大,透悟大道。

茶性“放”,放下手头工作,偷得半日光阴,闲饮一杯清茶,也就放松一下囚禁困锁的自然心性。“放得下”,无牵挂,四大皆空,茶禅一如。

“佛法存于茶汤”。茶意即禅意舍禅意即无茶意;不知禅味,亦不知茶味。

须知饮茶也如同坐禅一样,冷暖自知,禅道自悟。饮酒多为酩酊大醉,饮茶却能似醉非醉,化天地入茶道。

诚愿诸君皆能习此大雅。

此雅几乎要断绝了吧,而这项是最能体现文人的审美情趣的。

插花是一门高雅的艺术,讲究花与瓶和谐搭配,大瓶插花,忌讳过度修饰,追求率性随意,自然流畅;小瓶则宜瘦巧,不宜繁杂,插一枝必得一枝独秀,插两枝则两相唱和。这里面其实蕴含中国古人独特的审美趣味。

插花有花道。花道的基本精神就是“天、地、人”的和谐统一。通过插花感受自然以及生命的变化,在创作和欣赏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审美,这种以插花为手段,以提高精神世界修养为目的的学习生活方式,称作花道。

但是此雅却为一般肤浅的养花爱好所取代。

养花也好问题是一般追求实用的人又都以为“栽花养鸟一场空”,这样说倒也无可厚非,但是殊不知生活情趣的丢失,导致生活的质量也一落千丈。我们爱生活丢了雅,就只剩了俗,只能使生活变得越来越俗不可耐,越来越粗鄙燥陋。

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可惜现代最求的书画书香气书卷气淡了,丢失了古朴厚重和典雅静逸,所谓的雅已经变味得很离谱了。看看现在书坛的乌烟瘴气就知道。试想家里如果挂上一幅张牙舞爪胡抹乱画的丑书,不知你每天看着它能作何想?雅呢?雅又在哪里?

古代文人挂画之道讲究图文并茂、珠联璧合,笔情墨趣、情景交融,起到明理悟道、陶冶身心、警醒邪思、砥砺志趣等妙用。

古人挂画、赏画、写画,以墨为宝,以画为宝,以字为宝,对文化的敬畏无以复加,不唯形成了一整套书道、画道,且形成了对联、中堂、条屏、斗方、册页、小品、手卷、扇面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因为欣赏距离很近,所以纸质、墨韵、笔触都成了欣赏的对象。

文人们不仅独辟自己的书斋画室练字习画,且喜欢在合适的地方悬挂合适的字画,或陶冶情操、缓解疲劳;或美化空间、激发思路;或渲染书香、展示技艺;或怀古追思、抒怀散抱,在赏字品画之中,失意淡然,得意泰然,自然获得一种高雅的享受。

人雅在心雅可重来。好在我们仍旧可以探寻那“四雅”之物,体验和感受学习古人的雅趣,根据个人的品味和条件,学几个古人,添几样雅好,拾得一分是一分,捡得一样算一样,努力给生活添几分雅趣,也是不虚此生的一桩美事。

虽如此说我却不并不是提倡矫揉造作,装文雅摆阔气就不必了!

展开全文

热门推荐

相关攻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