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800字

2024-07-19 10:42:17作者:饭克斯

  语文,无处不在:躲藏在人山人海的街头;游戏在广阔无边的大海里;隐身在丰富多彩的影视中。生活的每个角落都留有语文的足迹,不必苦苦寻觅,便可以轻而易举的发现。生活处处有语文,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学习生活,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习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尤为紧密。只要留心观察,便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生活中语文,我们时刻都在接触着、学习着,可以说一出生就开始学语文。从语文中我们可以收获丰硕的果实,品味语言的魅力。

  语文,就是语言表达,是交流的基础、是能力的体现,更是艺术的瑰宝。尤其是中国的语言文字更是丰富多彩,绚丽多姿。它能体现人的知识道德、文化水平。比如表达“看”意思,有“视、瞅、瞧、盯、瞪、瞟、望、瞻、观、瞄、睹……”每个字都代表不同的神态,有着细微的变化。语言是由字、词、句、段、章组成的,写字、说话、生活都离不开它。

  “大语文”的观念,就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社会处处有语文,处处是语文,处处有语文的应用:如日常生活中的请假条,有开会领导作的报告;产品的商标和广告,活动的策划与创意;轻微的有日常生活中俯拾即是的错别字,严重的闹出笑话和造成损失的只字之差;小到日常生活中用心说的每一句话,大到流行于街头巷尾的歌曲、俗语;小到用心写的一篇篇作文,大到重大的新闻、政府作的工作报告……这一切,无不说明语文及其应用的存在。尤其是语文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之广,简直可以这么说:哪里有社会、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及其应用。而且我们不难发现这种趋势将随着社会的信息化、人文化而日益突出。

  语文者,语言也;文字,文学是也,我们学语文就是为了与人交流。生活中我们与人交流要说话,那说话就是一种语言的交流;我们用书信传递信息,那文字就是语文;我们想要表现自己的某种思想,我们要用文章来表达,那文章也是语文,因此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语文不仅仅是用来说话的工具,也是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换的桥梁,语文自但是然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语文好似因特网一般,用一条条细长的丝线把生活的细节串起来,它是指挥生活的大脑。因此生活需要语文,生活中就处处有语文了。

  平时我除了进行常规教学,也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探究生活中的语文,感受优美环境、独特民俗、丰富物产和勤劳、智慧的家乡人文的历程,进一步感受母语的精魂,从而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的意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掌握的各种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懂得与他人合作学习与分享成果,培养课程意识。通过观察、思考、想象、搜集信息、参观、采访、调查、设计、操作、交流、表演、宣传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交际、实践等多种能力,使学生在亲历探究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组织学生展示、分享研究成果,交流感受和体验。写研究日记、科研小论文、办手抄报等。调查走访:走访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等服务性强的单位,调查有关语文知识。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上网、到书店与各级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竞赛展览:举行竞赛设计活动、语言表达训练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开拓学生语文视野。

  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我组织过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电视广告中的语文》――搜集广告中滥用篡改成语现象。

  《我是城管员》――调查店铺门脸招牌的错别字,使用繁体字等不规范现象。

  《尊重母语,正确使用普通话》――到人民广场、环岛公园、社区街头等公共场所搞推广普通话宣传。

  《我是啄木鸟》――为报刊杂志挑错别字。

  《生活是海洋》――谚语俗语中的语文。

  《灿烂的祖国,宝贵的遗产》――著名对联中的语文元素。

  《笑话中蕴含的语言魅力》――查找笑话中谐音、同音、断句、歧义句、标点的不同使用等语文因素构成的喜剧效果。

  《人际沟通的学问》――和朋友、家人沟通如何使用合适的语言表达技巧。

  《家庭语文》――利用周末,一家人调查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下周展示各自成果,进行评比(目的:扩大影响,全员参与)。

  《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融合》――搜集其他学科蕴含的语文知识。

  《新语言大集萃》――搜集生活中网络上流行的最新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

  《神奇的谜语》――谜语中蕴含的语文知识。

  《故事中的语文》――搜集古今生活中有关语文的精彩故事。

  《伟大的祖国,丰富的汉语》――举办“生活中的语文”演讲活动。

  《我是雄辩家》――语文知识辩论赛。

  《百花齐放》――手抄报评。

  《我最大的收获》――研究日记评比。

  《我是编辑》――把自己收集的资料编辑成册,珍藏。

  语文的妙用是无可估量的,它曾经挽回了我国的尊严。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周恩来总理接受各国记者采访,一位美国记者提出一个挑衅性的问题:请问为什么我看到美国人走路总是昂着头,而中国人走路总是低着头?说完,房间里一片寂静,现场气氛顿时凝固了,大家都听得出这话的弦外之音。可周总理却镇定自若,轻松并带着微笑,说:“不错,我承认中国人走路是低着头,但那是因为中国人走得是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走得是下坡路呀!”会场突然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在场的记者、工作人员无不拍手称快,更为周总理的文才和幽默所倾倒。那位美国记者满脸通红,散会时感叹地说:“没想到总理的思维这么清晰、这么活跃,令人难以置信,今天算是领教了。”

  鲁迅先生从小就聪明伶俐,懂事好问,深得长辈喜爱。长大后他东渡日本,潜心学医,目的是救治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病痛,让人们能过上好日子。但一件事的发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从此弃医从文,投身于青年文学创作的爱国事业。那天鲁迅与同学一起看一部电影,影片放的是一群日本人,以强凌弱,围殴一名中国同胞,他们极其残暴,边打边骂,还用不堪入耳的脏话侮辱他。围观的中国人竟个个熟视无睹,还附和着哈哈大笑。看到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几个日本学生得意洋洋,而坐在一旁的鲁迅紧握拳头,咬牙切齿,怒发冲冠,毅然走出教室,以示抗议。他气愤地想:只治好百姓身体的疾病是绝对不够的,即使治好了,也还会被挨打。要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还得根治思想上的病魔,只有思想先进,有爱国意识,才能把侵略者统统赶出去,人民才能当家作主。于是鲁迅化悲愤为力量,拿起手中的笔,用年轻生命迸发出的热情,谱写了一篇篇思想深刻、充满力量的文章,《彷徨》、《呐喊》、《朝花夕拾》……催醒了沉睡的国人,让愚昧无知的人民觉醒,明白唯一的出路就是长志气、学知识,拿起手中的武器,把压迫者赶走、推翻,鲁迅手中的笔好比长枪和匕首,直刺敌人的胸膛。

  生活中的语文处处可见,它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与生活相辅相成。语文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富有艺术性和情趣。

展开全文

热门推荐

相关攻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