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创作风格_谈张爱玲创作风格之变
2024-07-19 10:01:56作者:饭克斯
一、张爱玲作品风格形成的原因 张爱玲的童年是不幸的,是在整个家族的逐渐没落和各种各样的家庭不幸中度过的。从小时候起幼小的心灵便受到了创伤。长大后感情世界也不是很理想,经历过两段不完美的爱情最终还是回到了自己一个人的世界。缺失亲情的张爱玲又经历了千疮百孔的爱情,致使她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失望和恐惧,以至于形成了她孤傲的个性和对这个世界的冷漠态度。人性的丑恶和人性的残酷在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她的作品中,不难发现她的整个人生是不幸的、悲凉的、孤独的,这也就是张爱玲创作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张爱玲前期创作风格的体现
(一)对于人性的叙写
张爱玲的小说中对于人性描写的技巧十分高超。她在小说中揭露了人的本质,她借着笔下聂传庆、曹七巧、梁太太等人物的细致描写深深地揭开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面目,使当时那个黑暗腐败的世界曝光在人们的视野之下。张爱玲的作品对于人物的刻画侧重于对其内心世界的描写。在她的小说中,展现了当时腐朽的文化、情欲、物欲压抑下人性的畸形、扭曲。
她的作品大多数都是心理小说,在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刻画方面着力于内心的曲折,力求对心灵深处进行窥探,努力分析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虽然也与她所要表达的社会背景有关,但最重要的却是她准确地刻画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准确地说是把作品里的人“写活了”,使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与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产生了共鸣。
(二)人生的悲哀和现代意义上的悲剧观
张爱玲自小的生活环境、长大以后的婚姻问题以及当时的家庭因素和社会背景造就出她注定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她的小说中处处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人性的贪婪、凶狠、虚伪、冷漠,在她的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虚假的婚姻、破碎的家庭、世间的冷漠、生命的脆弱在作品中随处可见,致使她的整个作品的创作都充斥着一种苍凉窒息的气氛。
张爱玲从小目睹自己家族的土崩瓦解,使她有种被抛弃的感觉,童年时候她那种孤寂与颓废就停留在了她的心灵深处。由于失去了家庭,使她过早地接触了社会,提前对人性有了初步认识。所以在作品中体现的悲剧意识表达了她对人物命运的体验和关照。她笔下的世界充满了悲剧,每个人都生活在苍凉的黑暗中,不管如何逃避、挣扎,都离不开这个黑暗世界。她认为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人的一生都是命运注定的,人甚至不能支配自己,命运才是自己的主人。“生死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
张爱玲的作品都是无爱的,男女之间毫无真情可言,爱情在她看来是多么的遥不可及,仅仅是精神游戏而已,就如她说的那样:“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在她看来,所谓的爱情是枷锁、坟墓,婚姻就是彼此锁住,然后锁住的爱情是不可靠的,因此最终只能是毁了自己。在其作品《半生缘》里,世均和曼桢有着真挚而纯情的爱,可最终这般美好的爱仍然脱离不了命运的安排,在曼桢的姐姐曼璐的陷阱之中湮灭。她笔下的婚姻没有爱,只有妥协,只是用婚姻的枷锁套住了彼此。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礼教的影响下,男女之间的真爱被禁锢,最终演绎出一幕幕爱情悲剧。
(三)张爱玲的旧式情怀
张爱玲出身于贵族家庭,书香门第,但她的家族最终没落。从张爱玲笔下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中国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人依然在这个世间沉浮着。如果说张爱玲是一个纯粹现代出身的人,她的作品中的悲剧故事可以解释为对已消失时代的批判和揭露。但是张爱玲不是这个时代的人,骨子里其实还是以前时代的张爱玲。即便她无时无刻不在批判着她所出生的时代,但她依旧保持着对于她出生那个贵族阶级的深深缅怀和眷恋。例如她写道:“人是生活于一个时代里,可是这时代却像影子似的沉没下去,人觉得自己是被抛弃了。为了要证实自己的存在,抓住一点真实的、最基本的东西,不能不求助于古老的记忆,人类在一切时代之中生活过的记忆,这比瞭望将来更要明晰、亲切。”
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很容易看到张爱玲其实是一个很具传统思想的人,她把历史的回声当成如今世界变更的参照物,以此来表现她作品的苍凉、落寞,因此她的作品也被赋予了一层古典气质的情调。
三、张爱玲后期创作风格的改变
34岁的张爱玲离开香港去了美国,她在美国一个人生活,离群索居,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学术研究方面。尽管自从去了美国以后张爱玲很少出作品,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她后期创作中对于写作风格的创新与突破。她开始追求一种全新的写作风格,力求平淡而追求自然的境界。她后期的作品都体现了她的这种全新的创作风格。
(一)注重在小说中表现生活
张爱玲在她的后期创作中孜孜追求“日常生活的韵味”。如《同学少年都不贱》用语简洁、粗疏,情节散漫无边、断断续续,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和前期作品《传奇》的用词华丽、才华横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正是张爱玲后期创作所追求的“平淡而自然”的效果。她相信事实要比虚构出来的故事更具有戏剧性,《同学少年都不贱》中女主角赵珏的故事就极具戏剧性。她的一生有着丰富的经历,在女中上学读书、逃婚、出国、恋爱、到处找工作等。赵珏的整个人生都是松散的,都是张爱玲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描写出来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细节描写,非常清晰地描绘出了主人公的现实生活,也更加印证了张爱玲后期创作风格的改变。
张爱玲在此部作品中对性的描写也较以前不同,更加的直白,多采用写实的手法来描写作品中关于性的情节。张爱玲为了达到作品的真实效果不惜打破整部作品唯美的风格,这对她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很大的改变。
(二)更多地使用白描手法
中国的古典小说比较注重情节的描写,对于心理的描写相对来说要少一些,基本上利用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即通过外来事物描写人物的内心思想、人物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这种手法正是张爱玲所推崇的。
张爱玲后期的作品中,对于白描写作手法的运用几乎达到了完美的效果。此时她的作品文字简洁,通俗易懂,又不失品位,也蕴涵着暗写。这样的作品变得非常耐读,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味道,能充分地调动读者丰富的想象力,引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有自己对于作品的一分收获。只有用心读才能读出作品的好处来。例如《相见欢》中对于一对多年未见的姐妹相见闲谈,运用了极为简单的文笔,几乎整个描写都是由人物之间的动作和对话来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