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鲍橒那么聪明,为什么只是围棋业余6段

2024-07-19 02:07:08作者:饭克斯

因为业余6段不是像你想的那么容易,而恰恰相反,业余6段非常非常的厉害。

很多不了解围棋的人可能会误以为业余段位最高是9段,其实最高是7段,而且只有几个全国最高规格的比赛的冠军才能有资格获得。而业余6段要次一级,一般是全国比赛的前8名有资格获得。

每年有几项全国比赛?有几个冠军?几个前八?想象一下好像也有那么几个,但你要知道往昔的业6业7也是有一些的,每次比赛都会有大量老业7业6参赛,如果他们占去了前八名额,就等于新的业6业7不会出现。

所以每年的新业6是很少见的,业7就更罕见了,不是每年都有。

再加上大部分曾经出现过的业6业7都是冲段少年,他们很多后来都成为职业了,所以业余高段的留存数量就更少了。过去20多年,中国的业7只有区区不到10人,业6现在也就是几百人。在鲍云老师获得业6的那个时代,业6就更稀有了。

有些人可能认为,几十几百人,这也不少啊?那你以为其他那些人都是什么智商能力水平呢?鲍云很厉害、智商很高,那你以为其他职业、业余高段棋手都是菜?

-

别说业余高段,我举个业余5段的例子。多年前某次全国大学生团体赛,比赛间隙一堆人组团出去玩,当时在场的选手只有一个是上大学后才学棋,自学到接近业余5段的水平,棋力比其他人低一些。

大家谈笑间他偶然说“我棋确实不行,毕竟小时候没学,精力都投到学业上了,所以我学业还是可以的。”(他高考过一本线几十分,进入全国排前五的学校、全国排前三的专业)

听罢大家很好奇的聊起各自的高考分数,然后发现......这位小时候没学棋的、对自己学业很自信的兄弟,他的高考分数是最低的......

在座的其他人,都是小时候学棋的业余5段,打职业没打上,被淘汰之后重返学业,然后每个人的高考分数都比他高,少则高10多分,多则高60多分......

话又说回来鲍云老师当年也算是个没打上职业的被淘汰者吧,但在当时的业余里也算是顶尖水平了,可能差一点运气。后来他在业余棋界一度保持在前十,学业也非常好(清华),这其实挺正常的。

-

所以如何解释鲍云“只是业6”?

一方面业6比你想象的厉害的多了,绝大部分人一辈子也达不到(绝大部分人没有投入在这方面,但就算投入了也不可能达到);

另一方面棋上比他更厉害或者和他一样厉害、甚至比他稍差的人里,智商不输给他的人多了去了,很多人都有自己惊人的一技之长,只不过他们没上电视,你们不知道罢了。

自清华大学的鲍橒(鲍云),是北京的有名棋手,他曾经在香港做教人下围棋的教练。

在《最强大脑》第四季中,鲍橒迎来了国际PK赛的第二场,他其实更多地,是在用自己的空间记忆能力为中国队先赢一回。

据说他最擅长的技能之一就是围棋盲棋,曾进行过一对十的盲棋表演,而且对手棋力不低,并非小白。

可是按一般人的理解,如此强悍的人如果睁眼下围棋肯定更厉害。就像电影《黑白森林》里面,为了凸显陈小春所演的黑帮少东家算无遗策,居然同时下三种棋,而且也是盲棋。

更令人咋舌的是,和陈小春下棋的分别是围棋高手、中国象棋高手和国际象棋高手。

这当然是为了夸张陈小春所饰演角色的智慧和智力。但是即使在影片中,算无遗策的陈小春还是在现实中输了。毕竟现实中的对手是会动的,具有不确定性的人,而不是完全受操控且没有自由意志的棋子。

这其实说明再聪明的大脑也有局限,再厉害的智慧也要看场合,再超凡的智能也有类别限制。

其实下盲棋能赢和围棋真正的棋力存在一定差异,你的段位(围棋术语,相当于一种围棋棋力的等级)越高,这种差异越大。

据说鲍橒参加《最强大脑》的挑战项目——蜂巢迷宫是和他下盲棋有关系,需要用到他的空间智能。

那么围棋高手最重要的技能是什么呢?根据一些权威脑科学家认为,是模式识别能力。当然这里的围棋高手不包括阿尔法狗之类的人工智能。

其实围棋也好,象棋也罢,大多数比较流行的棋类游戏,高手和菜鸟之间的区别,就是两者看到的棋局是不一样的,所谓棋局就是棋的模式。

我们看见的是一个个棋子,而高手看见的是一个个整体的棋谱。这也是什么高手能够记住很多棋谱的原因。

他们很多时候,压根就没有考虑下一步怎么走,或者某个棋子应该放在什么地方。高手很多时候,是在模式识别——看目前的棋和自己脑海中记得的棋谱有什么异同。

为什么围棋里面会有很多公式,很多定式,为什么高手们除了要练习定式和围棋的死活题之外,甚至还要记忆很多著名的历史棋谱。

因为这些定式、死活题和棋谱都可以看成一个个可识别的模式,而高手所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引导对手,将手里正在下的棋局演化成脑子里某个有利于自己的棋谱(即模式)或者类似的棋谱。

所以高手的很多脑力活动都是自动化的,一般只有在出现不能识别的围棋模式的时候,才需要长考(围棋术语:即长久地思考)。

而鲍橒所擅长的更多是空间记忆技能,这种空间记忆本身极大地耗费脑能量,所以反而使得他不能比专业围棋高手更好地调用记忆中的棋谱。

简单点说就是围棋的棋力(包括模式识别等等),在越是高段位的棋手看来,是越需要很大的精力和脑力来维持和提高的。而鲍橒的盲棋用到脑力其实更多是空间记忆能力。这种能力和棋力所需要的智能并不相同。而且长期训练这种能力,应该还会占用鲍橒本来可以用来提高棋力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鲍橒只是业余六段,也就可以理解了。

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镁客网~~

我是业6,和鲍云年纪相仿,十几年前在晚报杯,商业杯上与他交手互有胜负,也算是朋友。鲍云的盲棋天赋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在棋界的影响力很小。业余顶尖棋手和职业棋手不会花精力在盲棋上。这就好像nba球员不会花精力去玩花式篮球一样。围棋下到我们这个水平以上,都在追求更高更强。如果世俗一些,尽全力拿围棋比赛的奖金也比研究盲棋要有意思得多。所以我相信有兴趣去尝试盲棋的围棋高手不过十之一二。如果所有围棋天才都去尝试研究一下(尤其是李世石,罗洗河这种大天才),能在盲棋上胜过鲍云的应该也大有人在。作为我来说在离开围棋竞技领域若干年后看到鲍云通过最强大脑红起来,也是很为他高兴,也充分认识到,这是一个娱乐至上的年代。围棋盲棋第一人这个称号对大多数棋手没什么吸引力,就给鲍云独享吧。

科班出身的业余5段以上其实已经与职业棋手差距很小了,比如业余棋界的四大天王(胡煜清、王琛、马天放、白宝祥)与大多数职业棋手可以一比高下,有些低段职业棋手并不一定对他们拥有优势。

那胡煜清还有鲍橒他们为什么只有业余段位,而没有职业段位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必须搞清楚职业段位的来源。职业段位来自于定段赛,即所有业余5段以上的棋手参加的每年一度的定段赛,不参加这个定段赛的话,绝大多数人的职业段位即不可能拥有,这便是被业内人士称为“定段高考”的比赛。每年男子棋手20人、女子棋手10人从定段赛中获得职业初段,男子可以打至25岁,女子可以打至20岁,年龄条件比较宽泛。

还有一种获得职业初段的途径是取得晚报杯、陈毅杯冠军,在自动获得业余7段的同时也获得了申报职业初段的资格。但这些年来除了乔智健等极少数年轻棋手申报了职业初段之外,大多数业余强豪如王琛、白宝祥他们都自动放弃了这个资格,他们更愿意在业余棋界如鱼得水地生活着,而不愿意加入职业棋手群体中。

鲍橒则是另一个特例,他自小学弈,获得业余6段后和普通孩子一样正常上学、高考,考上清华大学,成为一名大学生。他之所以没有获得职业段位,并非他在棋上的天赋不够,而是,一则他没有时间去进行职业系统训练,进而参加定段赛;二则他可能觉得职业段位对于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他也没时间和精力去参加职业比赛,待在业余棋界过得也很滋润。

如果谈起围棋你绝对不会想到鲍橒,但要是说起最强大脑,没有不知道鲍橒的。

为什么鲍橒只有围棋业余6段,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弄清两件事,首先业余6段,不是轻易可以拿到的,需要全国围棋业余大赛取得名次,说具有职业水平是不过分的。其次围棋职业段位获得是需要参加全国职业定段赛的。

鲍橒在最强大脑突出表现是空间记忆,所以鲍橒可以玩“盲棋”而且还能多面打,这个能力是超出常人的,当然也是需要艰苦训练,但是和下棋毕竟还是两回事。所以有些问题不能混而谈之,能在某一领域有超乎常人的表现,那就是天才。

最强大脑是智力竞赛,比得是全面知识和临场发挥。围棋是专业竞技,比得是围棋水平。

也许李昌镐在围棋天地独步天下,但他在智力竞赛上可能寸步难行。就是鲍橒也不可能包揽智力竞赛,也许下一届就名落孙山。

就比如军事天才韩信,在行军打仗上能斩露头角,诸葛亮望尘莫及。但在辅弼君王丶行政事务上,韩信就要对诸葛亮五体投地。全能丶全才是具有全面素质,综合因素超越众人,诸葛亮才能力压群雄,成为一代相国名垂青史。

术业有专攻。鲍橒的围棋之路只能止步在职业低段,在业余界中呼风唤雨。但鲍橒学识广泛,也可自豪了:在智力大赛上是最强的围棋高手,在围棋天地中是智力大赛的最强对手。

在中国伟人中,周总理和陈毅元帅不仅是学富五车的最强大脑,而且分别是卓越的像棋大师和围棋大师。

抗战中周总理曾和号称象棋棋王的谢侠逊下过一盘棋,最后双方平分秋色,轰动海内外。陈毅元帅在新四军刮起了围棋风,当时一个姓陈的勤务兵在我公司做基层领导,打遍公司无敌手,我也有幸从让子棋中得到了进步。而聂棋圣就是在陈毅元帅一路鼓励下横空出世的。

因此专业冠军中不一定会成为全才,但全才中一定会出现专业天才。比如诸葛亮在创造方面独树一帜:发明木牛丶流马和古代冲锋枪连弩箭等。

我明白题主的意思,他是想说鲍云智商那么高,为什么不是职业高手而只是一个业余高手。所以你们说业余6段怎么怎么滴厉害都是不能解决他的疑惑的。这里我简单说几点,看看是不是能帮助题主解惑。

首先大部分的职业围棋高手的智商都是超常的,如果他们经过智力训练,估计也能像最强大脑里的选手一样,表现超常。

其次很多少年棋手下到一定程度就会面临一个选择,是继续下棋走职业道路还是放弃下棋走学业道路?他们中好多人都是学业上的佼佼者,而职业棋手的道路实在太艰难太残酷,所以好多人选择放弃下棋,专心于学业,考取名牌大学,成了一个业余高手,估计鲍云就属于这种情况。

还有一些业余高手抱着“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想法,明明有资格进职业界,却不愿在职业围棋里争斗,宁可在业余界逍遥,如胡煜清等就是。

业余围棋5难度不大,6段很难的。全国冠军才能业余6段,世界冠军才能业余7段(业余最高)。

我儿子刚学围棋,我对儿子的期望是几年之后,达到业余4段或5段。我为什么不敢期望6段,就因为太难,难以实现。

首先围棋职业定段是很残酷的,学棋少年要从这么多的同龄棋手里脱赢而出,比例是非常小的,基本上15岁之前定不了段,一辈子没啥指望了,鲍耘估计是定段失败的吧。再来讲业余六段,业余六段获得方式,1,升段2省或者全国业余围棋比赛前几名,业余围棋比赛非常少,所以无论哪种方式,都殊为不易,能下围棋的上千万,业六却只有几百名。总结成一句话,聪明不一定能下好围棋,下好围棋一定需要极其聪明的人才行。

鲍橒北京人,毕业于清华大学,闭目运动的倡导者和先行者,鲍橒还是世界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完成围棋盲棋完整比赛的人,被称为围棋盲棋世界第一人。2015年月12月20日创造了围棋盲棋多面打1对5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展开全文

热门推荐

相关攻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