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清朝一定要留辫子
2024-07-18 23:43:55作者:饭克斯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是清军曾颁发的“剃发令”的执行口号,规定清军所到之处,无论官民,十日内都要剃头,留成“属于当时的清朝部族”所留的发型,当时的清朝部族所留发型还不是像我们在影视剧中所看到的那样,前面剃光,后面留个粗辫子。当时的发型是“金钱鼠尾辫”。而为什么清朝时要实行剃发令让人们都剃头并且留辫子呢?
这要从当时清朝本身说起,当时清军已经攻入关内,但是,当时清朝的部族与中原的部族,不管是服饰还是发型都不相同。这对于入关后的清朝统治者来说是不大能接受的,因为清朝是新建立的王朝,是要进行国家的统治的,如果国家大部分百姓发型和服饰都与统治阶级不相同,那就不利于清朝的统治。
于是“剃发易服”便开始了,特别是剃发方面,实行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高压政策。哪怕汉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衣冠服饰,并且《孝经》也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但这些依然阻止不了“剃发令”的实施,不剃头,就要死。全部剃成清朝初期时的那种“金钱鼠尾辫”。当时的清军实行“剃发令”时,曾有言:“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
“剃发令”这个政策,一定程度上使得满汉同化,削弱了汉族的反抗意识,巩固了清朝统治者的至高地位,而在这种高压政策之下,人们剃发易服,而后来的清朝时期的人也都是如影视剧中所见,都是留着辫子的了。
为什么在清朝一定要留辫子?
为什么满族人这有这样的习俗呢?这要从他们的祖先说起。史料记载这个古老的民族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肃慎, 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至唐时期称黑水靺鞨,基本形成民族形态的时期大约是在唐朝时。“女真”一名最早见于唐初。当时同在东北大地生活的还有东胡、肃慎、匈奴、柔然、鲜卑、突厥、党项、契丹、蒙古等民族,当时的这些民族都有剃发蓄辫的习俗,为的是劳作和战斗时的方便。当时各民族剃发蓄辫的习从俗不是有所不同的,例如:拓跋鲜卑为“索头奴”。对于这个“索头”,南宋遗民胡三省作注解为:“索头者,以北人辫发,谓之索头也。”西夏国的创建者党项人元昊则要求国民“秃其发,耳垂重金环以异之”。一个“秃”字,充分强调了剃发的重要性。女真族的剃发蓄辫习俗的定型却有些悲壮。
在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率领女真人打出反抗辽国的旗号!阿骨打建立金国,并于公元1125年,金国攻灭辽国,甚至夺取了幽云十六州,成功入主中原!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势力!金国灭了辽国以后,发动南下攻打北宋的战争,北宋不堪一击,徽钦二帝被俘虏,北宋皇室三千多人也被俘虏!史称:靖康之耻!此时的金国达到了空前的强盛,几乎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谁料,在公元1206年,蒙古铁木真崛起以后,蒙古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打金国,并与南宋结盟,导致金国南北受敌,最终在1234年被蒙古所灭。这样一个强大的帝国,在短短的百年多时间里就覆灭了。当时灭亡金国的蒙古勇士,每人都跨马驰骋,手举弯刀,很多人不带冒子,光光的头项,只在正中间有金钱大的一撮头发,编成一条小辫子,勇猛无比,杀的女真人魂飞胆裂。女真人以为此等编发为神人相助,后世女真勇士皆留此辫。到清朝中期头项正中间金钱大小的头发演变成巴掌大小,到了清朝后期才是我们看到的电视剧中的样子。
满清入关充满了很多偶然性,在满洲入关前剃发留辫子的范围是满洲人和旗人。
在明末的乱世之中,明朝的崇祯皇帝及其统治高层一直对于内外交困的局势处于焦头烂额之中,祸乱中原流民叛变层出不穷,而东北的满清实施威胁京畿重地的安全,到底是攘外还是先安内,一直困扰着崇祯帝。
但是对于后金开国大汗和改国号为清的皇太极而言,他们其实追求的目标其实就是明朝对于满清在东北统治实体的承认,而明朝死要面子活受罪坚决不进行和平解决的行为,导致辽东战事不绝,虽然关宁铁骑堵住山海关、兴城一线,但是皇太极时代,也多次借道蒙古入寇长城以内的北京附近,结果就是明军疲于奔命,往往是绞杀农民起义军刚刚取得战果,满清就在长城外寇边,著名大明卢象升和洪承畴都是在这种情况下,战死和被俘于满清的。
1644年,内外都想兼顾,却最终两面失策的明军,已经无力抵抗李自成起义军的进攻,李自成的不仅在西安建号称帝,而且直接进军北京,结果是崇祯帝被围北京,后来城破崇祯帝自杀,李自成顺利进入北京城。
此时满清已经是第三位皇帝顺治接班,但是大权全部都集中在摄政王多尔衮手中,而且多尔衮及降臣洪承畴等人已经敏锐的觉察到北京的局势变化,于是他们陈兵在长城以外,随时准备投机来摘桃子。而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克北京后,也很快出兵到长城各关隘,并且与清军发生零星冲突。此时大顺和满清之间的力量平衡点就在于守卫山海关的吴三桂,本来吴三桂接到崇祯帝的勤王命令(被封为平西伯)要到北京救驾,但是在路上时北京就已经城破。而事实上早已经沦为军阀的吴三桂计划是投降李自成的,可是李自成的政治智慧显然不足,他的对于包括吴三桂的父亲在内明朝权贵的清算早了点。而由于大顺军队对于北京权贵的打击和搜刮激起了吴三桂的不满,于是吴三桂投降多尔衮的清军,并自为清军前锋在山海关击败大顺军,随后清军在带路党吴三桂的引导下一路攻入北京。
此后满清正式迁都北京,开始经营中原及江南地区。满清进入北京后,明朝的那些刚刚投降了李自成的大臣们,又开始转投清朝,老板死了,生活得继续啊,此时满清刚刚入关,遵循都是明朝旧制。此时的清朝朝堂之上,新降的汉臣一班、束发、着明朝官服;满臣(旗人)一班,剃发着满清服饰。一时间也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妥,可是这时候大汉奸孙之獬蹦了出来,这货在崇祯时期,由于被打成魏忠贤的阉党标签,所以混的不如意。多尔衮进北京后,这厮率先去投靠,被多尔衮任命为礼部侍郎,为了进一步讨好满洲人,这厮自己剃发,然后第二天着满洲朝服上朝,本来是是想做个大秀、博得满堂彩。结果却遭遇开门黑。满人说他是高攀不起,汉臣说他数典忘祖。结果遭遇满朝谴责的孙之獬十分的狼狈。
时至今日汉奸往往更为可恨
可是这厮回头就向多尔衮上书,建议在全国推行剃发令。他的依据就是剃发易服可以使得汉人真正臣服满清,他的建议得到多尔衮的认可,于是满清开始下达了血腥的“剃发令”,要求天下汉人必须限定日期内剃发易服,改用满洲人的头型与发式。此时清朝已经平定江南,因为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明朝的灭亡更多的是改朝换代,而“剃发令”要求他们剃掉父母给予的头发,改换祖宗传下来的服饰,这引起了汉人的广泛不满,于是江南地区最先混乱起来,很多汉人纷纷杀掉清军,重新掀起武装反抗的高潮,而清军则进行了严厉的镇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就是此发生。
剃发易服对于汉人及汉文化的伤害极为深远
最终汉人的反抗被镇压下去,本来只是满洲或者旗人才必须剃发易服的政策推行的全体汉人,而提出“剃发令”建议的孙之獬后来以高官的身份衣锦还乡,但是在老家山东最后被起义军杀死全家,而最终颁布“剃发令”的多尔衮后来不仅娶了顺治的老娘孝庄,而且封为“皇父摄政王”死后甚至被追谥为“清成宗”皇帝称号,不过死后一年就被顺治皇帝刨坟掘棺,其家人全部被发配宁古塔,也算是恶有恶报。
此乃我鞑清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