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怎样养成好习惯
2024-07-18 23:30:00作者:饭克斯
1、说理教育。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从思想上加以认同。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学生自觉底按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按时完成作业”,“勤俭节约”、“遵守纪律”等教育时,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做?不这样做又会怎么样?使他们明白这样做的道理。
2、师德垂范。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该当是这种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常常是学生的楷模,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垂范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习惯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们做教师的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成为小学生最直观、最重要、最活生生的典范。
3、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够对小学生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因此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习惯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在学生中开展“身边的榜样”、“我要向他学”、“这样做才对”等活动。每学期组织学生评选出学习小标兵和道德习惯方面的小标兵,如最讲礼貌标兵、最守纪律标兵、最勇敢标兵等等,张榜公布,号召学生学标兵、赶标兵。通过活动的开展,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学习对方的优点,鼓起超过对方的勇气,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4、经常督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作为小学生他们的自制能力差,反复性大,往往出现反复性的现象,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这样,老师平时的督促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教师一定要耐心细致地从点滴抓起,不断地提醒、督促孩子有意识地养成好的习惯。通过经常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变外来的强制性为内在的自觉性行为习惯。
5、沟通家长。习惯是在教育过程中和个人的生活实践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小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度过,还有一半时间在家里度过,因此培养良好习惯,还需要家校及时联系沟通。老师可以经常进行家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行为,对学习行为做出正确判断,及时提醒家长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老师与家长不断沟通,相互配合,才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