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琴的故事

2024-07-18 21:44:09作者:饭克斯

古时候有个善于弹琴的乐师名叫瓠(hu)巴,据说在他弹琴的时候,鸟儿能踏着节拍飞舞,鱼儿也会随着韵律跳跃。郑国的师文听说了这件事后,十分向往,于是离家出走,来到鲁国拜师襄为师。师襄手把手地教他调弦定音,可是他的手指十分僵硬,学了3年,竟弹不成一个乐章。师襄无法可想,只好说:“你太缺乏悟性,恐怕很难学会弹琴,你可以回家了。”

师文放下琴后,叹了口气,说:“老师,我并不是不能调好弦、定准音,也不是不会弹奏完整的乐章。但是我所关注的并非只是调弦,我所向往的也不仅仅是音调节津。我的真正追求是想用琴声来渲泄我内心复杂而难以表达的情感啊,在我尚不能准确地把握情感,并且用琴声与之相呼应的时候,我暂时还不敢放手去拨弄琴弦。因此请老师再给我一些时日,看是否能有长进!”

在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师文又去拜见他的老师师襄。师襄问:“你的琴现在弹得怎样啦?”

师文胸有成竹地说:“稍微摸到了一点门道,请让我试弹一曲吧。”

于是师文开始拨弄琴弦。他首先奏响了属于金音的商弦,使之发出代表8月的南吕乐律,只觉琴声挟着凉爽的秋风拂面,似乎草木都要成熟结果了。

面对这金黄收获的秋色,他又拨动了属于木音的角弦,使之发出代表2月的夹钟乐律,随之又好像有温暖的春风在耳畔回荡,顿时引来花红柳绿,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

接着师文奏响了属于水音的羽弦,使之发出代表11月的黄钟乐律,不一会儿,竟使人感到霜雪交加,江河封冻,一派肃杀景象如在眼前。

再往下他叩响了属于火音的征(zhi)弦,使之发出代表5月的蕤(rui)宾乐律,又使人仿佛见到了骄阳似火,坚冰消释。

在乐曲将终之际,师文又奏响了五音之首的宫弦,使之与商、角、征、羽四弦产生和鸣,顿时在四周便有南风轻拂,祥云缭绕,恰似甘露从天而降,清泉于地喷涌。

这时早已听得如痴如醉的师襄忍不住双手抚胸,兴奋异常,当面称赞师文说:“你的琴真是演奏得太美妙了!即使是晋国的师旷弹奏的清角之曲,齐国的邹衍吹奏的律管之音,也无法与你这令人着迷的琴声相媲美呀!他们如果能来此地,我想他们一定会带上自己的琴瑟管箫,跟在你的后面当学生哩!”

师文学琴的故事说明:学习任何技艺,都不能满足于表面上的简单操作,而要像师文那样花气力,下苦功,深究其理,矢志不渝,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到得心应手的自由境界,从而取得常人难及的业绩。

现在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与融合,在文化比较发达的大中城市,学钢琴的孩子越来越多了,但是,真正能学出来的却是凤毛麟角。问题出在哪呢?对此,钢琴家傅聪说过的一段话很值得人们深思。他认为:真正的艺术家需要的是一定的音乐感悟能力,而现在的孩子练习钢琴,主要是在练弹琴的指法。这样做的结果是,出现了一大批会弹钢琴的熟练的“金手指,却出不了一个音乐家。

就像前面学琴的师文,如果一开始不去管自己有没有音乐感受力,盲目地跟着老师学指法,肯定也能成为一名琴师,而且用不了三年。但是他永远不会成为一代有音乐感悟能力的大师。

仔细想想其实不光是学琴如此,世上所有事物都是悟性大于技巧。不顾悟性只顾技巧永远也只能学一些皮毛,根本学不到精华。这就是为什么,世上学琴者众,而成才者寥寥无几的真正原因吧。

展开全文

热门推荐

相关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