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学做人做事人生智慧(第二章)9
2024-07-18 21:20:55作者:饭克斯
读三国演义学人生智慧(第二章)9
董太后宣张让等入宫商议曰:“何进之妹,始初我抬举他。今日他孩儿即皇帝位,内外臣僚,皆其心腹:威权太重,我将如何?”让奏曰:“娘娘可临朝,垂帘听政;封皇子协为王;加国舅董重大官,掌握军权;重用臣等:大事可图矣。”董太后大喜。
次日设朝,董太后降旨,封皇子协为陈留王,董重为骠骑将军,张让等共预朝政。
董太后没有政治头脑,没有政治才能,同时朝中也无人,却想与何家争权揽权,只有依靠十常侍,被十常侍利用,董太后没有分辨能力,被十常侍的话忽悠欺骗误导,结果按十常侍的建议去做,导致了何太后何家反击,导致董太后被毒杀,董家的灭亡。
何太后见董太后专权,于宫中设一宴,请董太后赴席。酒至半酣何太后起身捧杯再拜曰:“我等皆妇人也,参预朝政,非其所宜。昔吕后因握重权,宗族千口皆被戮。今我等宜深居九重;朝廷大事,任大臣元老自行商议,此国家之幸也。愿垂听焉。”董后大怒曰:“汝鸩死王美人,设心嫉妒。今倚汝子为君,与汝兄何进之势,辄敢乱言!吾敕骠骑断汝兄首,如反掌耳!”何后亦怒曰:“吾以好言相劝,何反怒耶?”董后曰:“汝家屠沽小辈,有何见识!”两宫互相争竞,张让等各劝归宫。
何太后也是个狠人,竟然毒死汉献帝刘协的生母,可怜王美人。她心狠手毒但可惜没有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的头脑,德才严重不配位,最终造成朝内两方两派势力火拼内乱,从皇权宝座上被董卓拉下杀死。
董太后与何太后何家争权是自不量力,双方力量实际上悬殊,然后自己又没有政治头脑政治才能,必败无疑,结局是被何家毒杀,董家家族败亡。
何进出召三公共议。来早设朝使廷臣奏董太后原系藩妃,不宜久居宫中,合仍迁于河间安置,限日下即出国门。一面遣人起送董后;一面点禁军围骠骑将军董重府宅,追索印绶。董重知事急自刎于后堂。
何太后何进反击,只一招就制董太后一家于死地,董太后毫无招架之力,哎,争权失败后果董太后想过吗?如果她不争权,她可能可以幸福终老,其家族也可以安享荣华富贵,既使董卓掌权后也不一定杀她。因为她对董卓权力没有威胁。可是偏偏要自不量力去与何太后何家争权争胜,哎,在董太后地位位置,不争权不夺利,不争强好胜,与世无争是最好的保命保财保荣华富贵的策略,当她被毒杀,当她知道自己家族家破人亡时,她一定后悔自己当初与何太后何家争权争利的言行。不争什么都有,争了一切都失去了,死的教训。
何家与董家争最高权力皇权结果是何家胜,董家惨败。其后是何进与十常侍争权斗争,结局是双方同归于尽,共同毁灭了,渔翁董卓得利,趁火打劫趁乱掌控皇帝皇权。
张让、段珪见董后一枝已废,遂皆以金珠玩好结构何进弟何苗并其母舞阳君,令早晚入何太后处,善言遮蔽:因此十常侍又得近幸。
六月何进暗使人鸩杀董后于河间驿庭,举柩回京,葬于文陵
何太后何家消灭了董家,没有了对手,朝廷中央大权在握,十常侍为了自保,贿赂何进弟及其母,获得他们喜爱和保护,导致何家内部分裂,何进反而在何家成了少数派,被孤立,何弟/何母/何太后都站在十常侍一边保十常侍。
十常侍主要靠金珠玩好贿赂收买何太后弟弟何母,贿赂收买是十常侍自保和获得权力巩固权力的主要手段,十常侍的宝贝也来自索贿受贿,所以十常侍索贿受贿/卖官鬻爵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行贿更有权势的人。
司隶校尉袁绍入见进曰:“张让、段珪等流言于外,言公鸩杀董后,欲谋大事。乘此时不诛阉宦,后必为大祸。昔窦武欲诛内竖,机谋不密,反受其殃。今公兄弟部曲将吏,皆英俊之士;若使尽力,事在掌握。此天赞之时不可失也。”进曰:“且容商议。”左右密报张让,让等转告何苗,又多送贿赂。苗入奏何后云:“大将军辅佐新君,不行仁慈,专务杀伐。今无端又欲杀十常侍,此取乱之道也。”后纳其言。少顷何进入白后,欲诛中涓。何后曰:“中官统领禁省,汉家故事。先帝新弃天下,尔欲诛杀旧臣,非重宗庙也。”进本是没决断之人,听太后言,唯唯而出。
这一段也可以看出十常侍一方也是遍布耳目眼线,随时为十常侍通风报信,所以在皇宫内要管住嘴,少说话,否则祸从口出就后悔晚了。
袁绍多次建议何进杀宦官,宦官们对袁绍肯定恨之入骨,十常侍为什么不杀袁绍?袁绍是何进的红人,何进对袁绍信任重用保护,十常侍想杀袁绍杀不了,也可能在等待合适的机会,袁绍知道这一点,所以袁绍多次建议何进杀宦官为了自保。
何太后/何母/何弟都成了十常侍的保护人,都为十常侍说好话,保十常侍,让何进感到无可奈何。何太后的意图可能是想调和双方,让双方和平相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没想到双方的矛盾早已激化,不可调和,表面上暂时和好,双方风平浪静,实际上双方磨刀霍霍,都准备择机动手,已不在何太后的掌控之中,何太后掌控不了何进,何进不完全听命于何太后,何太后也掌控不了十常侍,十常侍只是利用何太后,对何太后阳奉阴违,背后自行其事。所以何太后想调和双方矛盾冲突是调和不了的。结果对矛盾冲突双方都失去控制,双方动手互相杀伐,同归于尽,何太后何家势力也被消灭,董卓趁乱进京进入皇宫夺权。
袁绍迎问曰:“大事若何?”进曰:“太后不允,如之奈何?”绍曰:“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来京,尽诛阉竖。此时事急不容太后不从。”进曰:“此计大妙!”便发檄至各镇,召赴京师。主薄陈琳曰:“不可!俗云: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家大事乎?今将军仗皇威,掌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若欲诛宦官,如鼓洪炉燎毛发耳。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则天人顺之。却反外檄大臣,临犯京阙,英雄聚会,各怀一心: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乱矣。”何进笑曰:“此懦夫之见也!”
袁绍无谋还喜欢为人出主意,提建议,何进无谋无能,由一个屠夫成为掌大权的高官大将军,何进喜欢重用袁绍,袁绍为何进出了一个很愚蠢蠢的主意,导致董卓率军进京,导致十常侍为了自保先发制人杀了何进,导致何进军队政变攻入皇宫杀宦官,导致十常侍劫持皇帝何太后,导致十常侍/何苗/何母被杀,导致何太后失权,导致皇帝落入董卓手中,导致董卓进入皇宫掌控朝廷大权专权,导致废帝及杀帝杀何太后。
如果袁绍不提这个建议,则何进就可能不招地方诸侯军马进京,或者袁绍提了这个建议,何进不听,或听从陈琳的意见,或何进是智慧之人,则何进不会犯这个大错误,则董卓就不会进京进皇宫,则十常侍就不会狗急跳墙先发制人杀何进,则何进就不会死于非命谋杀,则何太后何进何家仍将掌握朝廷大权,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董卓的夺权篡权专权,就不会后来军阀混战及三囯鼎立,三国历史可能就改写了。
在以何进为代表的大臣派与十常侍为代表的宦官派的权斗中,实际上十常侍已处于弱势守势,因为他们要依靠何家,十常侍如果不与何进为敌,不处处与何进做对争权夺利,十常侍可能会善终,可能不会全部被杀。
哎,人的欲望是无底洞,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这是人性的弱点,所以人人都应当克制自己的欲望泛滥/贪欲,人的欲望应当与自己能力相适应,保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否则就可能造成很多悲剧。